学生如何解释、看待压力事件,是影响压力感知的关键因素。
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影响压力产生的过程。学生在面对压力事件时,会先对事件的各个方面做评估,评估是否对自己会产生影响,这是对事件的认知评价过程。而后,他们会寻找相应的对策来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降低压力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他们顺利解决了压力事件就会产生适应性的行为。而如果解决不顺利就会引发挫败感和严重的压力感。以考试压力为例,学生的认知评价过程通常分为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并且这两个过程是相互影响的,具体分析见下。
1、初级评价:这件事严重吗?
在初级评价阶段,学生会评价压力事件是否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如果他们感到事件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则会继续评估自己是否具备应对事件的资源和能力,进入次级评价。如在面对考试时,学生首先会思考,这次考试的时间难度、自己复习的程度等是否足以让自己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如果评估结果为自己不能顺利通过考试,无法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那学生可能会认为考试的结果会威胁到自己。
2、次级评价:我能处理吗?
在次级评价中,学生关心的问题是“我能处理这件事吗”。当学生认为自己已有的能力和资源无法处理压力事件时,则更会把事件评估为“威胁”事件。如在考试情境中,当学生觉察到自身的复习水平与考试要求或与自己的预期具有较大的差距,并且一时难以达到考试要求时,更加会将考试视为“威胁”事件。
3、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相互影响
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是相互影响的。学生在对事件进行二级评估时,会判断压力事件对自己是否重要。如果重要,他们会继续判断该事件对自己是威胁还是挑战。威胁指事件的发生可能对自己有伤害或造成损失;挑战则指事件的发生让自己获得掌控感和收益。学生面对威胁和挑战时产生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应对方式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