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
当前页面:首页> > 安全教育 > 详细内容

买笔上瘾?盲盒文具成中小学生新宠,专家:易产生赌博心态

发布时间:2023/2/7 17:02:41

新学期开始,纪女士发现上五年级的儿子被盲盒文具 所吸引,买了一套款式相同、图案不同的笔,“一学期肯定用不完。” 拆盲盒带来的惊喜正风靡年轻一代。记者采访发现,笔、橡皮、笔记本等各类文具盲盒成了中小学生的新宠 。不少家长担忧,这种类似博彩的消费模式,会对年纪较小的孩子产生购买成瘾、过度消费等不良影响。

对此,专家表示,收集文具盲盒要有节有度,家长要引导孩子自觉抵制诱惑。另外,不妨与孩子算算小账,通过“算账”引导学生做出理性科学的选择。

学生:出于好奇想购买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附近一家规模较大的连锁文具店,各种包装精美的文具盲盒摆在一进门靠前的货架上。柯南、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人物形象,都被印在了文具盲盒的包装上,还印着大大小小的问号和“惊喜不断”等图案和字样,价格在5元到30元 不等。其中偏贵的是一款装有各种文具的盲袋,标价20元,包装提醒里面除了有文具,还随机附赠娃娃挂件 。

“中性笔、荧光笔、便签本这些日常文具,加了一个盒子,就有了神秘感。每个系列都有好几种图案,里面的文具跟包装系列对应,只是不知道是哪个图案。”店员告诉记者,文具盲盒是学生挑选的“热门”款,放学后和周末经常有学生来购买。“中性笔盲盒卖的最好,因为价格相对较便宜,学生能支付得起。”

除了文具店,一些商场的文化用品店也有售文具盲盒。在西直门一家商场的礼品店内,3名女中学生正在盲盒区边挑选边讨论,出于对包装的喜爱和好奇,每人买了2支中性笔盲盒和一个盲袋。“包装很吸引我,就想知道里面有哪些不一样的东西。”其中一名女生告诉记者。记者询问拆出来的文具用得完吗?她摇摇头说,用不完的就送给同学 ,“过生日我们也喜欢互送盲盒。”

家长:文具不应是收集对象

“笔是学习工具,非常普通,就是因为笔杆的图画不同,居然成了收集对象。”纪女士说,孩子因学习需要购买的文具,她从不拒绝 ,但是开学刚刚一个星期,儿子已经买了七八根笔,还要继续买 ,一问才知道这是他收集的一种“海贼王盲盒中性笔”。每支笔的外包装完全相同,不能打开,但其中笔杆上的图案不一样,“一共有9种人物图案,孩子班上的同学也在收集,抽到重复的还会互换。”

“一块普通橡皮,包上包装,放进‘抽签筒’,价格就会翻番。” 学生家长宛钰自己也是盲盒迷。她坦言,市场上的常规盲盒,购买者多为成年人,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购买盲盒文具的几乎都是中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被吸引甚至上瘾,“文具没必要搞这么多花样,孩子要买的话,我一定得帮着把关,提醒她不盲目购买。”

专家:跟孩子算笔小账

对于家长们的担心,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宋少卫表示,文具盲盒等类似产品容易诱导学生产生赌博心态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非常糟糕的心理暗示”。另外,如果盲盒开出来的文具不是自己想要的,也容易造成学习用具的积压,对孩子心理成长是一件很不利的事情。

在他看来,针对这种情况,跟孩子算算小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给孩子出几道题,比较一下买一支自己真正需要的笔的价钱,以及盲盒抽出自己想要的笔的价钱,“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做出理性科学的选择。”

京源学校小学部心理老师袁榕蔓观察到,除了迷恋文具盲盒,不少孩子对其他类型的盲盒也有浓厚兴趣。在开学第一课谈到“抵制诱惑”的话题时,不少孩子也提到自己忍不住买盲盒的问题。她认为,作为老师,要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诱惑,从而抵制诱惑。“比如用自我对话法,让接受诱惑的我和拒绝诱惑的我进行对话,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引导孩子进行思辩,做出理性选择。”

延伸阅读

购买“盲盒”勿盲目

相同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费者事先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概率能够抽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时下,这种叫“盲盒”的消费非常火爆,有的消费者甚至到了“买买买”停不了手的地步。盲盒为何能如此畅销?有哪些潜在消费陷阱?又该如何治理市场乱象?

“盲盒”存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

除了最初的玩具,眼下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商品的销售都掀起了“盲盒风”。有调查显示,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百亿元。

中消协提示,“盲盒热潮”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经营者营销花样很多,有的是通过与明星、网红主播等合作,提高曝光率;有的是通过玩家分享、讨论、交换等方式,唤起消费者的收藏心理和炫耀心理,激发购买欲望;还有的打造“系列”概念,并设置一个最难获得的“隐藏款”进行饥饿营销,而抽中概率极低。

“这种类似于抽奖的营销策略,鼓励消费者开展非理性消费,是商家吸引青少年群体的营销方法之一。”中消协投诉部主任陈剑说,青少年群体好奇心强、喜欢攀比、消费观念尚不成熟,容易为盲盒“上瘾”,有的甚至为了抽中“隐藏款”而直接“端箱”——为买到只有1%甚至概率更低的商品,将上百个盲盒全部买下。

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盲盒与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宣传来选购,这就很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款式不符等虚假宣传所误导。

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者拆开盲盒后,有的产品可能不符合有关国家安全标准;有的可能是假冒的山寨品或者二次销售品;有的是没有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以及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还有的存在划痕、掉漆、污渍等质量瑕疵。

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有消费者反映一些商家“店大欺客”,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只换不退;还有消费者反映商家售后服务效率低下,对消费者的问题一直拖延处理。

经营者须承担质保责任,消费者要理性消费

“很多没有市场竞争力甚至滞销的商品,在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作是‘清库存’的工具,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丢掉了长远的口碑。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陈剑说。

中消协认为,经营者要切实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保证产品来源可靠、链条完整,杜绝“三无”产品和仿冒品;同时积极履行退货、更换、修理等经营者义务,不得以“附赠品”“抽奖品”等借口免除应当承担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义务。

——须确保商品质量信息真实。尽管盲盒销售中关于产品的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关系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信息,如产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存储条件、安全警示、价格、“三包”等均应充分告知,盲盒内物品的商品价值、出现概率、分布方式等关键信息也须真实透明。

——须适度营销,不可进行消费误导。用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糊弄消费者,只能产生短期的吸引力,会很快消耗消费者的信任感,损害自身商业信誉,企业难以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认识到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切勿跟风与攀比;要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量力而行、理性消费。购买盲盒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