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
当前页面:首页> > 安全教育 > 详细内容

【禁毒教育】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

发布时间:2023/4/28 16:01:36

毒品是全人类最严重的公害,随着时代及互联网的发展,新型毒品增多,伪装也越来越强,如含LSD成分的“邮票”、向学生兜售的“聪明药”以及逐渐蔓延的“0号胶囊”“G点液”“犀牛液”等色胺类物质;有的变换包装,伪装成食品、香烟等;有的是未列管的毒品替代品;还有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第三代毒品在国内迅速扩张。对于思维发育尚不成熟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因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新型毒品的危害性更大。


毒品的危害

 1.对个人的危害
  • 引发身体疾病。吸毒会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降低免疫力,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呼吸道疾病(肺纤维化、肺梗塞、肺气肿、肺脓肿、肺结核等)、各种传染性肝炎、艾滋病与性病、感染性疾病(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等)等,吸毒还可以引起骨、关节、肌肉的炎症和疟疾、破伤风等;还会诱发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症等;过量甚至造成突然死亡。

  •  引发精神类疾病。长期滥用合成毒品极易损害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类疾病,可能会出现情绪失控、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由此引发自伤自残自杀、暴力伤害他人等,给公共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2.对家庭的危害
  • 破坏家庭。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家破人亡的局面,吸毒需要大量的金钱,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家庭都难以承受,最终使家庭破碎。

  • 损害后代。吸毒会影响生育能力,导致后代畸形发育或死亡。


3.对社会的危害
  •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毒品具有依赖性,吸毒不仅给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严重危害,还会诱发盗、抢、骗等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我国刑法第347条明文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吸毒严重损耗社会财富,属于恶性消费。

  • 毒害社会风气。吸毒者会失去正常人应有的道德观念、伦理准则和是非标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摧毁民族精神。




与毒品擦肩的6种日常
  1. KTV蹦迪:该场所经常出现“神仙水”“蓝精灵”“可乐”“咔哇潮饮”“大麻饼干”“彩虹烟”“嗨气球”等毒品,有些甚至会掺杂在酒水饮料中,要学会辨识,对于陌生人赠送、开过口或包装稀奇的饮料应拒绝。

  2. 吃货出没:饼干、巧克力、跳跳糖、果冻、麻辣烫、“奶茶”、蘑菇等零食成为毒品新的伪装形式,其中加入的多为混合毒品。

  3. 追星现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会时刻被他人关注与效仿,然而有的明星却沾染毒品、毒驾伤人,作为粉丝的青少年因心理发育不成熟,有可能会盲目效仿。

  4. 生日派对生日派对中也出现过聚众吸毒,有的寿星用毒品(“小树枝”“电子烟”等)招待不知情的客人。

  5. 吃药治病:生活中有很多常用药物是具有依赖性的,如镇静催眠药、止痛药、抗抑郁药等,这些药物一定要谨遵医嘱;有些感冒、止咳药中也有依赖成分,滥用也属违禁。

  6. 网吧:酒吧、网吧是很多吸毒者聚集的场所,他们习惯于一边吸食毒品一边打游戏,然而还是有很多儿童青少年选择去网吧上网,无疑是羊入虎口。另外,因网络的复杂环境,毒品在线上也开始热络起来,直播带货、吸毒示范、线上交易等成为新的贩毒模式。




防毒品“入侵”生活
  1. 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2. 学习掌握毒品相关知识,了解毒品的种类、危害等;增强禁毒意识,学会保护自己,提高抵御毒品侵袭的能力,懂得辨别生活中引诱青少年吸毒的手法,树立坚固的思想防线;

  3. 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朋友,不与吸毒者、贩毒者为伍。不听信毒品能治病、能解脱烦恼和痛苦、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保护自己不受影响;

  4. 青少年应树立防毒意识,对口服或注射的物品都应保持高度警惕,对来路不明或陌生人提供的食品饮料也要提高警惕;不听人蛊惑,受人引诱;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拒绝吸烟、远离毒品,不沾毒;

  5. 将禁毒作为自己应尽的终身义务,拒毒品于家庭之外,关爱自己的家人,提醒自己周围的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6. 不依赖精神类药物,谨遵医嘱;

  7. 家长应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远离毒品危害;更要以身作则,拒绝沾染毒品;

  8. 尽量避免让孩子去治安复杂场所;发现孩子性格和行为异常,应警惕;

  9.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新型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全面开展预防毒品犯罪宣传教育工作;

  10. 教育学生拒绝进入毒品常出现的场所,远离吸毒人群;

  11. 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禁毒活动(如禁毒知识赛等),利用禁毒光盘、图片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帮助师生树立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