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逐渐减少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希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于是就产生了对自己、对他人的内在需要。父母可以顺应孩子的这种发展特征,逐渐培养出对孩子集体生活的责任感。
1、帮助孩子树立对集体生活的积极态度。
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集体生活,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事务和集体活动。假如父母对孩子的集体活动不屑一顾,不闻不问,只顾强调孩子的学科学习、考试成绩,孩子也会习得父母的态度,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漠不关心和冷漠。
2、教育儿童正确地认识集体和集体发展。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好的集体,而初中生对“好的集体”也开始有了一些认识和看法,但还不够全面,当现实的集体生活与理想状态之间有了很大的差距时,孩子就容易产生指责和抱怨。初中学生尤其需要了解:每个集体都有由建立到发展并不断完善的过程,集体的发展与个体的成长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当一个孩子参与集体事务,促进集体的发展时,他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获得了发展。所以父母至少应该明确两点:一是告诉孩子不要抱怨集体,二是让孩子明白一个人应该通过促进集体的发展而获得个人发展。
3、鼓励儿童集体承担角色和任务。
每一个儿童都能为集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角色就有责任。父母要提醒孩子在承担责任时会有一定的压力,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行动起来,不做热情的旁观者,做集体的主人,发挥自己的长处,为集体出力。
4、在集体生活中重视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
父母要自觉地关注孩子某些重要品德的发展,如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奉献精神等,这些品德只有在融入和参与集体建设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得到激发和成长,它们是推动孩子今后参与和融入社区生活、社会工作、国家建设等的重要品质。
青春期孩子正处于责任感发展的重要阶段。所谓责任感,主要是指一个人对国家、集体和他人能自觉地承担和完成应当做好的分内之事的情感。如何体认“分内之事”是孩子形成责任感的关键之一,这也与孩子的自我发展相关联,只有当孩子将集体的事真正看成是“我”的事,将自我认识、自我认同扩展到集体层面,才可能认识和理解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在为集体做事的过程中更好地融集体生活。因此,培养孩子的集体责任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为促进孩子学校适应和社会性发展的必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