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
当前页面:首页> > 心海导航 > 详细内容

为何你容易受别人言行影响?这样做拿回生活主动权!

发布时间:2024/10/22 15:51:59

爱自责、耳根子软、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很多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扰,尤其是进入社会和职场之后,这个困扰会更加明显,在临床咨询工作中也很常见。

原因一:不信任自己的感受和判断

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与不信任自己的感受、判断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通常情况下,不信任自己感受和判断的人往往会过于信任别人的感受和判断,容易觉得别人比自己强或更有权威性,而自己不太行,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可靠、不值得信任的位置上,遇事倾向于“依赖”别人,容易犹豫纠结。再严重点,可能会完全以别人为中心,彻底变得没有主见。

1.从小到大得到的信任较少,导致长大后没有足够自我力量

一个不信任自己感受和判断的人往往从小到大得到大人的信任是比较少的,很多常常是生长在自己的感受被忽视的环境里。他们被要求听大人的,被灌输“作为小孩只要听话就好”的观念。

这样的生长环境没有为小孩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己学着做判断的需要也被忽视了,所以长大后,身体变成熟,但是内心需要独立和成熟的那部分一直空白,没有得到成长。等到突然需要自己做判断和抉择的时候,自然就没有力量和经验来支持,就容易继续沿用以前的模式:听别人的或者受别人影响——因为自身缺少锻炼和培养。

“不信任自己”正是对自己早年生活经验的刻板复制,是对于不信任自己的家长的认同,认为自己确实不够好或没有能力做判断。

2.内在有一个严苛的“超我”对自己施加评判

有的人生长在控制欲极强的家庭环境里,他们不仅会忽视孩子的感受,还会粗暴地干涉、入侵孩子的内心空间,甚至辱骂、否定、控制孩子,孩子的心灵不仅被占据,还留下很多恐惧。

孩子会形成一个严厉的“超我”,自责、焦虑正是应对内心那个严厉“超我”的表现——以自责、焦虑来避免内在的“超我”发火或辱骂自己,类似于养育者的形象根植进了自己的大脑中在控制自己的行为。紧张、焦虑对应的是不安全感,自责则避免的是被指责,是先行一步的自我保护。

而那些否定的话语、评判会持续地在头脑里对自己继续施加评判,让自己惴惴不安。

建议改善方法:

1.相信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更多地站在自己这边,慢慢学会对自己好,学会信任和欣赏自己,要看到,自己也是有能力和力量的。

2.靠近那些愿意信任自己,给自己更多认可和鼓励的人。这些都是对虚弱自体的滋养,是在弥补自己早年缺少的部分。

3.远离那些打击、不信任、质疑自己的人,甚至粗暴地入侵自己边界的人。从好的关系里,我们才能体验到什么叫错了也没关系,什么叫不指责和接纳,什么叫支持和信任。

原因二:怕犯错的背后藏着“全能自我要求”

依赖别人的背后,是很害怕自己犯错,因为在那个严苛“超我”的评价体系里,犯错是很可怕的、不被允许的。

1.内心希望自己永远不会犯错

这样的心理状态意味着,自己内心实际上是有一个理想状态的——希望自己做出的判断非常完美,希望自己让人说不出什么不好。

2.“全能自我要求”实现不了时就会产生挫败感

当被“全能要求”笼罩的时候,一个人就无法对自己负责,因为全能是实现不了的,这是个很明显达不到的要求。所以这个人面临的是无法解决的挫败,会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进而自卑,没法建立现实的自信感,就无法做抉择,因为他潜意识就认为怎么做抉择都不够好,都无法实现全能。

建议改善方法:

1.要明白“是个人就会犯错”,犯错就选择承担后果

任何人做出的决策都是取舍之后的结果,都存在被舍弃的部分,都有遗憾。

任何人做出的决定也都无法预测它就是对的,都要承担选择可能是错误的后果。

2.弱化无时无刻不在的“自我评判”

能容纳自己会犯错,渐渐摆脱从小被植入的“全能要求”,摆脱攻击性的“超我”,弱化无时无刻不在的“自我评判”,让“超我”退位,让“自我”发展起来,并有力量来管理自己的一切。

3.识别内心那些不合理要求

学着识别出自己内心“超我”的那些要求是否合理,并不再用它们来管理自己。同时也意味着收回对外界的全能投射——认为别人都是不会犯错的权威,比自己强的权威。加强这种意识:大家都一样,都是普通人。

原因三:深层原因可能是害怕失去他人的爱

过于自责的背后是担忧如果自己表现不好,别人就不爱自己了,不跟自己玩了,甚至会抛弃自己,进而失去自己与人的联结。

我们之所以认同养育者不合理的全能观念,认同他们的攻击甚至辱骂,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他们的爱,失去跟他们的联结,成为一个在心理上被抛弃的人。

1.是早年对“失去客体”的恐惧的延续

失去客体指的是在个人体验中,与自我相异但又紧密联系的人或物不见了或失去了。

这种体验甚至会让人产生害怕被世界抛弃的恐惧,这种恐惧也表现为害怕失去他人的爱,这是成年后的自己对早年“失去客体”恐惧的延续。

2.是对“我是谁”的不清晰

失去客体的恐惧来源于对“我是谁”的不清晰,也是对自己存在的不确认,所以只能抓着别人确认自己是存在的,抓着别人让自己变清晰。

建议改善方法:

1.有意识训练自己对于“自我存在”的感受

一些练习有助于确认和增强自我的存在:比如别人离开了,你感到被抛弃了,但是要训练“我还在”的意识,自己只是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如此经常觉察“自我”和“感受”之间的区别,会逐渐感到“自我”的在场。

再逐渐确认自己对外界的反馈是何种模式,容易产生什么样的感受。这种训练能从根本上确认一个东西的存在:我。

“自我”的存在需要被反复确认,直到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分离,自己有力量了,就不再需要依赖别人。让“自我”稳稳扎根,就不再那么容易受别人影响。

2.像照顾一棵小树一样去照顾自己

从过度自责容易受别人影响到自体慢慢强壮、稳固是一个过程,可以想象像照顾一棵柔弱的小树一样去照顾自己,浇浇水、施施肥,加个篱笆增强抵抗力。给自己耐心和空间,学着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