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和烈日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常客”。在这样的季节里,因青少年冒险玩水导致溺水身亡的惨痛事件时有发生,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希望广大家长重视对未成年孩子进行防溺水教育工作,提高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
- 防溺水六不准-
一、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二、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三、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四、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五、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六、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 防溺水十三条建议-
一、应根据水源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溺水预防措施,包括安置醒目的安全标识或警告牌,这些安全标识和警告牌上可适当提供位置信息,救生员要经过专业培训。
二、避免去近几年有人挖(采)沙的河道游泳;
三、避免去水库主干渠游泳;
四、避免在危险地段推拉玩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等;
五、避免在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时下水或水上活动;
六、避免雨中、雨后在河道、湖塘、井池边行走,避免雨中单独过桥(渠道、堤坝等);
七、儿童、老人、有伤残的人员应该避免单独接近水源;
八、避免去不熟悉水域游泳,远离激流,避免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充气式游泳圈;
九、避免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游泳,如正午暴晒期间、高温季节、天气多变时刻等;
十、避免到深水区、冷水区游泳;
十一、避免到污染严重、水质差的水域游泳;
十二、游泳前应做好热身、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机会;
十三、不建议公众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进行水下闭气。
- 自救方法-
一、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二、浮在水面上。放松全身,让身体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三、应对抽筋。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呼救。如果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已解除抽筋。
- 发现溺水者的施救方法-
一、目击者如何进行现场救援?
当有人发生溺水以后,作为第一目击者应立刻启动现场救援,即首先应该向周围人群进行呼救,请求他们的援助,有条件应尽快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110、119消防人员,同时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可向溺水者投递漂浮物如竹竿、木板、绳索等。
二、岸边的现场救援如何操作?
清理口腔异物,打开气道进行人工通气是溺水现场急救的关键,所以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非专业人员,都应该优先采取打开气道进行人工通气的抢救,随后在能够保持按压质量的前提下尽快转送至医院进行抢救。基础生命支持应遵循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早期除颤这一顺序。
1、开放气道
上岸后应该立即清理溺水者口鼻的异物,如泥沙和水草,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开放气道后应尽快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将溺水者平躺,如溺水者存在有效的自主呼吸,应置于稳定的侧躺,口唇朝下,以免发生窒息。由于溺水者的核心病理是缺氧,尽早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优先于胸外按压。大多数溺水者吸入的水分并不多,而且很快会进入到血液循环,没有必要清除气道中的水分。如气道内有水,可通过打开气道、人工通气等方法将氧气以正压的形式打开肺内的组织,即可有效改善通气,甚至可以将肺内液体引导出来;不应为溺水者实施各种方法的“控水”措施,包括倒置躯体或海姆立克手法(Heimlichmaneuver)。如吸入大量水造成了胃扩张,在气道未及时开放就进行“控水”,反而会把胃内水液倒灌到气道,不利于溺水者的施救。
2、人工通气
用5~10秒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没有呼吸或仅有张口而胸腹部没有起伏的则应尽快给予2~5次人工通气,每次吹气1秒,确保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临床循证研究证明,将最初的2次人工呼吸增加到5次人工呼吸,可以在第一时间为溺水者提供充足的氧气。在人工通气时,溺水者口鼻可涌出大量泡沫状物质,此时无需浪费时间去擦抹,应抓紧时间进行复苏。
3、胸外按压
在水中胸外按压或者在没有进行气道开放的胸外按压是不建议实施的,一来溺水者最为重要的是气道开放,而在开放气道条件下,也无法在水中保证按压的质量,二来实施胸外按压需要大量体力,会增加救援人员体力的消耗,产生安全风险,所以胸外按压是在转移至岸上开放气道之后再予以进行,最好是体力充沛的人员进行胸外按压,这样有助于提高按压的质量。如果溺水者出现呕吐应立即将其转至一侧,尽快清除呕吐物防止窒息。怀疑脊椎损伤者应整体翻转。在送达医院的途中,可通过胸外按压的器械协助完成操作。
4、早期除颤
在心肺复苏(CPR)开始后尽快使用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将溺水者胸壁擦干,连上AED电极片,打开AED,按照AED提示进行电击。如果溺水者在水中,使用AED时应将溺水者脱离水源。但当溺水者躺在雪中或冰上时仍可以常规使用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