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人格类型。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要着重培养孩子六种能力远离心理疾病。
首先: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和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所谓“短处”产生自卑心理。
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在遇到挫折和竞争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因此,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即使对成年人来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非易事,所以,首先要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其次: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
一些孩子往往在与人交流时,不注意分阶段的讲话或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还有些孩子不愿意讲自己的心理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大人要帮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避免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第三: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许多的烦恼和冲突,而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基础。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第四: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容易受到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一些青少年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乐”,这是我们培养青少年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五: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青少年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即使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冲突,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态度和办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问题,这样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要讨论、要协商、要探讨、要尝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从遇到的问题中解脱出来。在解决问题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第六: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青少年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磨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就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自律能力,不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孩子如此复杂的心理状况,应更加明确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应该说,在出现了种种青少年心理疾病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之后,中学生心理疾病问题已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在一些大城市的部分中学已开设了心理辅导课。但是在大多数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学校,教育者们仍埋头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中学生犯罪仍时有耳闻。令人忧虑的是他们犯罪的年龄日趋年轻,犯罪性质日超严重。在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的今天,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越来越多,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心理的辅导,要组织学校老师掌握相关心理知识,使学校老师担起学生的心理医生角色,根据学生的异常情况,及时作好心理疏导。学生问题严重的应通知家长,到相关医院就诊。
最后引用吴教授一句话:“让我们的青少年处处怀有‘敬畏’之心,时时充满‘感恩’之念,常常表达‘祝福’之情,这才是心理健康、社交健康;最后,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道德健康。‘人’一撇就是躯体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它们互相支撑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道德、健全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等。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或者心理健康身体不健康你这个人都站立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