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
当前页面:首页> > 辅导案例 > 详细内容

一例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发布时间:2017/9/12 10:22:31
 

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摘要:厌学直接导致学业不良,更为严重的是它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个性形成,是诸多心理问题中最具危害性的一种。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致力于探讨克服厌学的方法。

一、案例介绍

黄某,男,十三岁,七年级学生。进入中学以来,马明的外在表现比较老实,上课也不怎么干扰别人,但是他课堂无心听课,有时笔和笔记本都不带或不拿出来,有时干脆就趴在桌上睡觉,作业也不做,考试成绩一塌糊涂,只有班主任的课偶尔及格,其他科目就得二三十分。老师批评也无动于衷,是一个不讨大家“喜欢”的学生。     

班上同学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朋友。因为上课思想易开小差,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越发不愿意听,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点名批评,所以讨厌学习。生活中不能吃苦,做值日生要么迟到,要么到厕所。文体活动参加片刻就溜走。着实令自己难看、老师头痛。

经过调查了解到该生的家庭情况。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其生活起居均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受到爷爷奶奶的溺爱,从小就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喜欢到处乱跑。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对父母的话经常是听而不闻、漠然视之。

经过交流,发现他讨厌学习,不想去学校,认为是爷爷奶奶要他来上学的,我发现他的问题源于认识偏差,便决定从心理上进行帮助他。

二、评估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家庭溺爱

世俗观念隔辈亲。黄某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爷爷奶奶觉得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可怜,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凡事包办代替,致使他养成了惰性,怕吃苦,自私,不为别人着想的习气。对于他的学习,爷爷奶奶几乎不管不问。

2、自我麻木

他自小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就差,经常受到指责、批评,几乎没有得到过表扬。因此,他对批评说教习以为常。

3、自暴自弃

懒、好玩、成绩上不去、没出息等词汇,在他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他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4、社会影响,前途无望

现今的大学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爸爸妈妈没学历打工也能赚到钱,心想自己就是努力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还不如好好玩玩,管它将来如何。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同学的嫌弃,社会环境的压力使他心理失衡,产生了自私、懒惰、自卑、脆弱,厌学等心理偏差。

二、目标的制定

力争一学期的时间,让其改变对学习的认识,克服课堂上的不良表现,基本能喜欢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一学期彻底改变对学习的不良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其潜能,争取优秀的成绩。

三、辅导方案及过程

(一)方案确立

根据他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进行阶段性、综合性辅导。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了解厌学原因,进行直接辅导,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他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改变对学习的不良认识,锻炼其意志力。其次,对影响他的因素采取谈话、激励一系列措施,加强与其父母、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最终实现辅导目的。

(二)辅导过程

1、通过交谈改变认识

1)第一次面谈:我这次主要问他为什么讨厌学习,他不很情愿地说了几点原因;①自己小学成绩就很差,进入初中,内容更多了,想学已来不及了,②上课有时答不出老师的提问,不是遭到同学的嘲笑,就是受到老师的白眼,干脆就不举手了,③爸妈在外打工顾不上管他,反正也不愁没钱花,上不上学无所谓。④学习太苦了,早上睡不了懒觉,晚上看不了电视,考不好还要挨骂。我告诉他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不管什么事都离不开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但学习知识和做每一件事一样肯定很辛苦,要有毅力才行。慢慢来,学一点总比不学好,他表示同意我的观点。

2)第二次面谈。学校举行夏季运动会。我建议他参加了长跑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说他很累,但不愿让人瞧不起,所以就咬牙坚持了下来,得了名次觉得很开心。我适时地表扬他,说他意志坚强、自尊心强,并希望他将这种精神用到期中复习中去,争取考出好成绩。

3)第三次面谈。这次他不高兴,很沮丧。不问我也知道因为期中考试又考砸了。我和他一起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并一起研究制定了改进计划,我联系他的老师,帮他找一个好学生帮助他,包括上课提醒他听讲,课后帮他辅导、检查作业等等,他表示一定配合。

4)第四次面谈。给他前段的表现给于肯定,并告诉他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表扬了他。不久就要期末大考了,我和他共同商量制定期末复习计划。他很高兴,非常快乐地离开了。

5)第五次面谈。他主动约见,笑眯眯地说:“老师,我课堂上能学习了,但是坚持得不好,不过背的内容都背过了,期末也复习好了,这次考试我一定会考好的。”我点头认可,并提醒他按照计划课后多看书认真复习。

2、与班主任、父母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1)与班主任的沟通。经常将他的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希望多给他关心,多给机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爱心。

2)与其父母的沟通。了解其在家情况,并与他们一起商量转变的方法,同时也把我的意图告诉他们,希望他们配合。

3)与他的同班同学的沟通。请老师有意识地找到班长、团支部书记,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加关注,带他参加活动,多跟他交心,主动关心他,帮助他一同进步,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他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六、评估与思考

(一)辅导效果:

通过对照,一学期的努力小见成果。我发现他发生了一些变化,他改变了对学习的认识,学习目的已经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前途。

师生反映:他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不再睡觉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玩,能坚持参加文体活动、做值日生,每天都能准时到校。

爷爷奶奶反映:学生回家比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忙做点家务,能坚持先写作业,除周末看看电视,其他时间几乎不看电视。

自己评价:现在我不怕上学了,愿意学习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一定能学好文化课。

(二)辅导后的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辅导还将持续下去,直至他能跟上学习,达到目的为止。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特别是教师不仅有扎实的文化课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到教学与学生管理中。

3、对有心理偏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要改变一个有心理偏差的学生首先应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做到有耐心、持之以恒。不放掉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