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
当前页面:首页> > 辅导案例 > 详细内容

一例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发布时间:2020/3/13 10:25:06

摘要:陈某,男,14岁,初二学生。因母亲偏差的异性交往观念的影响从而使其在青春期时不能正常自如地与异性交往,一旦与同辈异性对视时就会产生焦虑、脸红等症状。根据病程的严重程度,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和求助者协商后决定采用认知疗法、家庭疗法及系统脱敏疗法等逐步矫正求助者的不良认知,改变其异性交往时焦虑、脸红的症状,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近、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认知疗法;家庭疗法;系统脱敏疗法

1.1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性,14岁,汉族,初二年级学生。据学校常规体检结果来看身体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昏迷史。据母亲表述以往医院的CT、生化全套、心电图的检测均未发现有躯体上的疾病。家中爷爷、奶奶均健在,有一妹妹,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比较优异,是家中唯一的儿子,父母寄予极高的期望。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孩子的教育与生活一般由母亲承担。家庭中父母双方三代均无精神疾病史。

来访者的家庭在乡下,家庭经济条件还算宽裕。家庭中的长辈重男轻女观念较严重,所以对其要求更严格,对他给予极高的期望,希望他能通过学业来为家庭争光,所以来访者将大量时间放在学习上,没有过多的兴趣爱好除了跟同学打打羽毛球。来访者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为人比较沉闷,很少跟孩子谈心,偶尔询问孩子的学习状况,孩子的起居饮食包括教育都由母亲一手包办。小学3年级之前还跟班上女生玩游戏,追逐打闹,但是到了4年级时,求助者的一位堂哥在念初中时因谈恋爱而导致成绩直线下滑,连一级达标校都没考中。母亲害怕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所以从四年级开始就对求助者灌输一理念:不要与女生过密交往,万一恋爱了会影响成绩。也对求助者的异性交往行为进行监督,从小学到初中只要有女生打电话,母亲就会在旁边进行监听,如果发现他跟某一女生在路上走较近,回家就会多加盘问。

1.2主诉及个人自述

1.2.1主述:自上初一以来,害怕与女生的眼睛对视,一不小心对视脸就觉得发烫。如果不对视的话,谈话交流方面基本正常。

1.2.2个人陈述:小学时在乡下念书因为座位周围都是男生,班上男女生搞派别对立也较少跟女生接触所以感觉不是特别强烈。来城里上初中之后因成绩在班上前列,班上男女生关系也比较好了,经常有女生来问问题,如果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没有跟女生眼睛对视,那么头脑还算清晰,问题可以轻松地帮人家解决,如果一不小心跟人家眼睛对视,感觉整个人都不自在,脸也感觉非常的烫。还有在操场上打篮球的时候如果周围有同班或认识的女生在观看助威时,投篮水平马上下降。在男生宿舍住了1年多了,也从来不敢抬头去看女生宿舍楼一眼(男女生宿舍对面栋)。但对于老师或长辈或者自己熟悉的同辈亲戚(如表姐、堂妹、妹妹)等在一起时则没有以上情况出现。对于自己的这种症状觉得非常苦恼,很想摆脱,能与班上其他男同学一样与异性正大光明并自如地交往。

1.3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个人主动来咨询室求助。求助者目测170cm左右,身着校服,衣着整洁,身材适中。进入咨询室时在咨询师的指引下直接入座并未过多地观察咨询室周围的环境。入座后,双手握拳,双腿并拢并轻微地抖动,低头陈述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不敢与咨询师对视,略显紧张,性格内向较敏感。咨询过程中,能较好地叙述自己的问题,自知力完好,有强烈的求治欲望。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

= 1 \* GB3 据班主任反映该求助者性格较为内向,平时在班上也不大活跃,成绩较好,属于默默无闻型,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 2 \* GB3 据班级同学反应为人较随和,与人相处也较融洽。

= 3 \* GB3 心理测验:通过《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验发现在人际交往敏感性因子达到3.89分达到中等程度的症状。

1.4评估与诊断

1)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如下:

= 1 \* GB3 根据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该求助者能正确地区分主客观世界,内在的精神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治的愿望,逻辑思维清晰,无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 2 \* GB3 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焦虑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很强烈,反应只局限于对同辈异性交往这个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智能记忆等,从病程标准看,病程虽然有1年但未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3)对求助者资料进行梳理后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 1 \* GB3 生理原因:无明显生理原因。

= 2 \* GB3 社会原因:

= 1 \* alphabetic a家庭中母亲对异性交往观念的偏差严重影响求助者,让其缺乏正确的异性交往常识;

= 2 \* alphabetic b虽有知心朋友但来访者未敢向好友吐露内心秘密,得不到朋友的开导。

= 3 \* GB3 心理原因:

= 1 \* alphabetic a母亲灌输并已深入求助者思想的偏差的“异性同学不应交往否则会导致恋爱影响学业”的观念与其青春期身心发育而自然产生的“希望关注异性与被异性关注”的想法产生强烈冲突而导致病症的发生。

= 2 \* alphabetic b性格过于敏感、内向。

= 3 \* alphabetic c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被焦虑和恐惧所困扰并产生脸红或发热的症状。

1.5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初步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了解青春期生心理发展特点及青春期正确的异性交往常识,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

2)消除异性交往时的赤面或焦虑现象,降低焦虑与恐惧情绪。

3)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行为正常、人格完善的长期目标。

1.6咨询方案的制定

本案例,计划采用如下的咨询方法(咨询原理附下):

1)咨询方法:采用家庭疗法、认知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步骤有4个:

= 1 \* GB3 认知疗法。该步骤主要包含以下两项程序:

= 1 \* alphabetic a了解青春期个体的生、心发展特点,明白此时希望关注异性或想获得异性关注是正常而自然的情感,不要怀有罪恶感,觉得有愧于母亲。

= 2 \* alphabetic b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与明白异性交往的益处。

= 2 \* GB3 家庭疗法。该步骤包含两项程序:

= 1 \* alphabetic a与求助者的母亲商谈,让其了解孩子的真正病因。

= 2 \* alphabetic b让求助者与母亲同场咨询,让母亲向儿子承认自己在异性交往观念上的偏差。

= 3 \* GB3 系统脱敏疗法。具体有以下个步骤:

= 1 \* alphabetic a找出所有与异性交往时会发生焦虑或恐惧的场景,并按恐惧程度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 2 \* alphabetic b放松训练。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每次历时40分钟,每天12次,可在家按操作步骤练习,直至来访者全身肌肉能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达标。

= 3 \* alphabetic c进行逐个等级的想像脱敏训练。

= 4 \* alphabetic d进行实际场景的适应性训练。

附:咨询原理:系统脱敏疗法亦称交互抑制法,是由沃尔普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该治疗方法主要是与求助者共同寻找导致其焦虑或恐惧的情境,并通过身心放松的状态来对抗不良情绪以期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当某个刺激情境不再引起来访者的焦虑反应时,就进入至下一个比之前略强一点的刺激情境,以此类推,直到所罗列的场景不再使来访者感到焦虑为止,治疗目标也同时达到了。

2)经双方沟通协商并签定双方责权义知情书。

3)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

4)咨询收费:由学校统一支付。

1.7咨询过程

1.7.1咨询各阶段划分

1)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与诊断评估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1.7.2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次咨询)

①目的:

= 1 \* alphabetic a通过共情、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 2 \* alphabetic b通过心理测验及会谈进一步确定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及来访者来咨询想达到的目标。

= 3 \* alphabetic c与来访者协商将采用的治疗方法及咨询双方的权责义务。

②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③过程:

= 1 \* alphabetic a通过摄入性会谈全面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及所困扰的主要问题,初步建立咨询关系(第1次咨询)

= 3 \* alphabetic c进一步巩固咨询关系并在测验后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来访者(第2次咨询)。

= 4 \* alphabetic d与来访者确定咨询的主要目标及签定双方的责权义知情书(第2次咨询)。

2)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约7次咨询)

①目的:

= 1 \* alphabetic a矫正偏差的异性交往观念

= 2 \* alphabetic b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变母亲不恰当的观念疏导。

= 3 \* alphabetic c通过系统脱敏疗法改变赤面症状。

②方法:系统脱敏疗法,家庭疗法。

③过程:

= 1 \* alphabetic a寻找介绍青春期生心发展特点的书籍及影视资料,让来访者明白此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第3次咨询)。

= 2 \* alphabetic b通过启发法让来访者明白赤面的真正原因是:渴望接触异性或被异性关注而又与母亲灌输的偏差的异性交往观念导致内心相冲突的结果(第3次咨询)。

= 3 \* alphabetic c通过与母亲交谈让其明白其偏差的异性交往观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并让母亲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异性交往观念上的错误,让来访者从心理观念层面摆脱冲突(第3次咨询)。

= 4 \* alphabetic d找出所有与异性交往时会发生焦虑或恐惧的场景,并按恐惧程度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第4次咨询)。

= 5 \* alphabetic e放松训练。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每次历时40分钟,每天12次,可在家按操作步骤练习,直至来访者全身肌肉能迅速进入松驰状态为达标(第45次咨询)。

= 6 \* alphabetic f进行逐个等级的想像脱敏训练(第6次咨询)。

= 7 \* alphabetic g进行实际场景的适应性训练。如与同辈异性面对面等(第7次咨询)。

3)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约2次)

该阶段主要通过两周一次的咨询,让来访者反馈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强化来访者的积极行为,继续巩固已有的治疗效果,并在结束咨询时鼓励来访者以恰当的方式正常地进行异性交往。

1.8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己的评估:通过咨询,来访者的内心冲突得到缓解,焦虑、恐惧情绪得到改善,赤面症状得到消除,能正常地与异性进行交往,对咨询效果满意。

2)咨询师评估:从来访者咨询前后的认知、情绪、行为表现来看,其偏差的异性交往观念得以消除,能从容地进行异性交往不再有赤面现象发生。因此,咨询效果较好。

3)心理测验评估:再次实施《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发现其各项因子得分均在2分以下,处于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