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
当前页面:首页> > 心海导航 > 详细内容

抄录武志红老师的婴儿相关语录

发布时间:2017/8/9 15:56:09

 为母则强

“西儒姚哥氏有言:‘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夫弱 妇何以能为强母,唯其爱儿至诚之一念,则虽平日娇不 胜衣,情如小鸟,而以其儿之故,可以独往独来于千山万壑中,虎狼吼咻,出没,而无所于恐,无所于避。 大矣哉,热诚之爱之能易人度也。”



前段时间看武志红老师的博客,再看看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方法,了解到对应的心理活动,简直不能原谅自己,在这里抄录一些婴儿相关的理论,愿自己一遍遍用心去读,更要用心对待孩子。

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婴儿与妈妈关系的质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结构。


妈妈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面镜子。生命的最早期,妈妈瞩目着婴儿,婴儿会在妈妈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存在。若注目时,妈妈与婴儿有共鸣,且带着接纳与喜悦,婴儿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时有价值的。若这面镜子没有光,婴儿就会觉得自己是不存在的。若这面镜子偶尔才打开一下,那么婴儿会形成片刻的自我感,但是是破碎的。所以,一位妈妈要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婴幼儿时,多与他互动,看到他,并带着喜悦,这是至关重要的。


最新研究发现,若婴儿向妈妈发出信号,如果妈妈能在7秒内给出准确回应,婴儿就没有受挫感,若总是受挫,妈妈基本不回应,那么婴儿就减少或者不再向妈妈发出信号。


心理学家马勒认为,六个月前的婴儿处于共生期,他们都追求与妈妈形成一个母婴共同体,这意味着极度的亲密,完全融合为一个人。这势必意味着对妈妈自我的吞没,如果妈妈没有一个健全的自我,就难以承受这种吞没,并对婴儿的这种渴求产生极大的抵触,对孩子生出愤怒乃至有杀死孩子的念头,这种念头吓到自己,产生强烈的愧疚,觉得自己太坏,转而对孩子好。


与最重要的亲人分离,会导致分离焦虑。3岁前的孩子,如果与父母频频严重分离(两个星期以上就叫严重分离),那么这个孩子心灵上会刻上很深的烙印,令他一直陷于深深的不安全感之中。童年时产生太多的分离焦虑,会令一个人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让他难于信任他人。那些安静而孤独的人,不向别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不求别人回应,他们封闭自己的心,不关心别人,也不求别人关心。


假如妈妈允许孩子的活力呈现,而且爱上孩子的活力,而且能够给孩子回应,这个活力就能够在母婴关系里流动,孩子就会感觉到他的活力是好的,而且会用好的方式去呈现,他的人格就是健全的。如果妈妈给予的是阻止或者不好的回应,那么我就会形成一种观念,我的活力对妈妈是一种伤害,是一种罪过,我的活力被阻断了,我的活力不能在关系中呈现和流动,那么我就把活力压下来,活力就成为恶魔,成为精神病。孩子的活力老是被拒绝,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控制这个活力,就变得奄奄一息,看大人脸色过活。


孩子要以本来的面目和妈妈建立关系,一定有一个前提,就是妈妈允许尊重他的活力,这样婴儿的自我就是围绕自己的感觉建立的,这就是我们说的真自我。但是中国的妈妈一般没有这个能力,都是让孩子围绕着她的感觉转。孩子想要亲近妈妈,就要对妈妈察言观色,去揣摩妈妈的心思,满足妈妈的情感需求,这时候,反而能和妈妈建立一定的联系,能从妈妈那里得到一定的确认,即存在感。


在中国,做一个好妈妈真是很不容易。首先,你没有得到过好妈妈的爱,现在,你却要给自己的孩子,这多少有点儿像无源之水。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形容说,每个人的心就像是一个罐子,罐子里有了很多爱,被盛满了,才能自然地倒出来,假若罐子里的水很少,就很难倒出来。

你若做一个及时满足孩子种种需求并与孩子有情感互动的好妈妈,整个家庭的成年人都和你做对。譬如,你若按照孩子的需求进行哺乳,你尊重孩子的感觉,反手让孩子自由探索世界,他们会说你会惯坏孩子,溺爱孩子······


一个如此重男轻女的国度,只能收获这个结果,因为无数女性的心理充满了恐惧和自卑,他们难以成为好妈妈,所以他们的孩子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