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外部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目标导向;
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态度消极,对学习感到厌倦。她们没有感觉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反而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但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她们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
二是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
有些父母忙着自己的事业发展和挣钱养家,因而忽视子女的教育。对孩子的零用钱只给了足够多,对孩子的成长关心不够,孩子没有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温暖,而父母一味地以物质投入为资本要求孩子取得学业成绩。这类儿童吃喝不愁,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儿童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习体验不愉快,容易导致儿童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发生早恋行为。
有些家长对自己的生活态度消极,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为无为,都会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最后得过且过,做了一天的和尚撞了天钟,进而导致厌学。
三是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也只能把追求升学率作为主要目标。这种教育难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素质教育。随之而来的是学习时间的延长、考试次数的增多、作业量的增加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使部分学生不断出现新的学习困难,导致学生更加厌学。
四是师生关系的作用。
有些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造成学生学习机会客观上的不平等。厌学学生上课讲话的机会明显少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只要求厌学学生不要破坏纪律,不要影响他人。老师对厌学学生的负面期望影响其自我判断,使其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五是受社会风气不良的影响。
同时,社会风气、社会文化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社会上“一切以钱为本”的赚钱观念;一些内容不健康的青少年中的电影、录像、书籍等也有负面影响。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在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认识的朋友之后,耳濡目染,逐渐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