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
当前页面:首页> > 辅导案例 > 详细内容

因自我压抑引发情绪困扰的咨询案例

发布时间:2015/9/22 16:29:38

1. 求助者一般资料:

1.1人口学资料

许某某,女,×年×月×日出生,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1.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小时候身体健康,没有得过什么大病。童年时期经历过家庭变异和家庭重组,现在对当时的情景回忆依旧完整。母亲留在家中,父亲为上门女婿。亲生父母离异,有同母异父的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庭经济不佳。母亲长时间在外赚钱没有过多时间陪伴求助者,个性比较独立。继父与求助者关系恶劣。祖父较为严格,和祖母较亲近。家庭教养方式为放养型,从小缺少关爱。在少年时期没有严重疾病,学习成绩良好,没有升学上的挫折。跟人相处和谐,有最要好的朋友,现为不同学校同级学生。

负性经历:小学5年级因为妹妹和弟弟的原因被继父误解,向继父表达自己的不满,继父与之争吵,之后关系僵化,再没有任何言语上的交流。

成长经历:很小的时候亲生父亲与母亲离异,对亲生父亲没有任何的记忆。10年“独生女”生活,家庭和睦,学习成绩优异。因妹妹和弟弟的出生与继父的关系开始恶劣,家庭不和,成绩颇有下滑趋势。祖父严格,除了必要的交流不敢喝祖父说话,与祖母在一起的时间较多。高一开始在外寄宿生活,很少和家人电话联系,除寒暑假外上学期间都没回家。

1.3精神状态

从求助者和咨询师的交谈情况来看,该求助者可以集中精神的与咨询师对话,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可以准确了解别人的信息。有委屈、焦虑和情绪低落的状态出现。可以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言行具有一致性,人格具有完整和相对稳定性,并且主动前来求助,自我改变愿望十分强烈,属于正常精神状态。

1.4身体状态

求助者自述无身体不适,没有躯体异常感觉,同时查看求助者近期的体检报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1.5社会功能

求助者可以正常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没有缺席现象发生,能够适应社会,承担各种社会角色。性格比较乐观开朗,和同学、朋友、老师都相处的很好,经常和朋友一起出去游玩。社会交往状况良好。

   1.6兴趣爱好

   求助者自诉喜爱跑步。

   2.心理测量结果:

SCL—90症状量表

2.1测验量表选择原因:求助者精神的精神状态良好,是适合的人群,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卫生普查,可以更好的进行确诊和咨询。

2.2测验结果显示:阳性项目有:人际关系敏感2.2,抑郁2.1,焦虑2.5,其余各项在正常范围。

3.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多月来经常感到焦虑,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下降。

个人陈述:我家是农村的,从高中就自己考进城里,后面我一直都是寄宿的生活,我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女生,在学校时和朋友也相处的好好的,一直都感觉挺好的。

但是一个月前的一件事情改变了我,让我发现朋友对我的态度和对其他人的态度很不一样。那天因为我身体不舒服早上没有去上课,然后中午去食堂吃了下饭就躺下来睡觉了,12点多一点的时候舍友上课回到宿舍,然后她们就在宿舍很大声的吵闹,我被吵的睡不着就跑到隔壁宿舍去睡觉,在隔壁宿舍睡觉时我就想起以前宿舍的一些事情,以前宿舍中的某一个人生病了甚至是没有生病比较早睡觉,大家都会相互提醒说说话要小声点有人在睡觉什么的,但是只要是我睡觉她们就都没有提醒还是该干嘛就干嘛,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

后来我就发现了,同样一件事情她们找别人帮助就很有礼貌什么的,但是找我帮助就很粗声粗气,好像我就是应该这样做,就是理所当然的要帮她们一样,她们都不把我放在眼里的感觉。这个还没什么,我烦恼的不单单是因为这个,主要是感觉自己非常没用,我发现这个问题后有想到,是不是因为我自己的脾气比较好,让她们习惯这么对待我了,然后我就想脾气坏一点,我想去改变这个状态,但是我发现我不敢,每次又遇见这个情况的时候我想大声说出我的不满,但是我又害怕,我害怕我表达自己的不满,她们就会和我吵架,她们就会和我绝交,我们就会连朋友都没的做了,所以每次又都是把自己的不满压抑下去,表现的很开心去帮助她们。感觉自己一直都在这样的恶性循环,很想爆发又不敢,我真的非常烦躁、焦虑!现在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抑制不住心里的火气,很想找人发火吵架,但是又不敢,总是一个人在自习室或者宿舍的时候感觉很孤单,好像大家和我都是不一样的,情绪又很低落,很想留眼泪。平常自己很爱吃东西的,但是最近感觉看见吃的就没胃口,而且睡觉也很不安稳,经常会半夜醒过来,然后就睡不着,开始想七想八的,非常讨厌这样的自己,我到底要怎么办啊。

4.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相貌清秀,肤色有点黑。自己来到咨询室,说话有礼貌,谈吐轻柔,表达清晰,领悟能力好。走路步态比较大方,可以看出有焦虑不安的情绪。

舍友反映:许某某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和我们相处的很好,爱动爱玩爱笑,也是班级的学生干部,平时脾气也是超级好的,好像都没有发现她有发火的时候。但是感觉她最近很奇怪,有时候晚上起来上厕所的时候,总会看见她床铺里手机的亮光,或者是听见她翻来覆去的声音,应该是没有睡着。上课不太专心,总让人觉得她心事很重,问她怎么了,她不但不和你说而且还会生气,让人觉的好像是得罪她了一样,脾气特别不好,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特别反常。

5.评估与诊断

5.1综合评估:求助者小时候经历家庭离异,长时间一个人在外学习,很少和家庭成员交流沟通,缺少关爱。5年级时候因为弟弟和妹妹的问题被继父误解,向继父表达不满,继父与之发生争吵,之后就和继父决裂的事情,给求助者造成童年阴影,使求助者产生了一些错误认知的,并把错误的认知带到了目前的生活中来。造成求助者问题的关键点是:求助者从小缺少关爱,使其非常在意和同学、朋友间的友谊,加上童年阴影使其产生了“反抗就会失去”的错误观念,同时,由于生病午睡事件让求助者开始发觉自己身上存在问题,但是缺乏对问题的正确认知及解决方法,使求助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负性情绪。

5.1.1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

5.1.1.1生物学因素:高中二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具有生物易感性。

5.1.1.2社会性因素:

1)家庭因素:①家庭教养方式是放养式教育,母亲工作忙碌,很少陪伴求助者,缺少与家庭的沟通;②自小经历家庭离异,生命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亲”角色,从小缺少关爱。

2)负性生活经历因素:5年级因为弟弟妹妹原因被继父误会,像继父表达不满,继父争与之争执最后关系破裂的负性事情,给求助者带来错误的认知。

3)社会因素:①生病午睡时舍友带来的伤害;②要好的朋友不在身边,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5.1.1.3心理原因:

1)认知因素:认为只要自己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朋友就会和自己吵架,朋友就会与自己决裂,从而失去朋友。  

2)情绪因素:受到矛盾心理困扰,产生焦虑、情绪低落等情绪困扰不能自行解决。

3)意志力因素:在思维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

5.1.2问题诱因:生病午睡时舍友不顾求助者的感受,依旧大声喧哗,求助者联想到以前其他舍友早睡时,大家都会自觉的安静下来,由此求助者开始开始觉得是自己脾气太好,所以大家才会这么欺负她,想要爆发情绪,但又害怕失去朋友而一再压抑自己,不断受矛盾心理困扰不能自行解决,产生心理问题。

5.1.3临床症状:近一个月来经常受到矛盾心理的困扰无法自拔,表现为焦虑和情绪低落,食欲下降,有失眠现象出现。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火,之后又开始自我责备。与朋友出现意见相左时症状表现尤为突出,独处时症状表现较轻。

5.2诊断

5.2.1鉴别诊断

1)查看求助者最近的体检报告,没有发现任何病变,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协调、统一的,主、客观世界是一致的,人格特征稳定。有很好的自知力,并主动要求解决问题,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5.2.2具体诊断

1)症状标准:求助者表现出焦虑、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

2)严重程度: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很强烈,没有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3)病程标准:病程只有一个多月。

4)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5)咨询师建议:经过分析诊断,该求助者的问题属于心理学咨询范畴,而且该求助者具有良好的自知能力,有强烈的自我改变和自我成长意愿,是合适的咨询对象,因此建议资助者前来咨询。

5.3补充提问:

询问求助者有无咨询治疗史,求助者表示从未看过心理医生,本想自己解决问题,但是一个多月了发现自己还是没能解决问题,而且情况进一步恶化,所以前来咨询。

6.咨询目标

6.1近期目标:

1)教会求助者学会放松技巧,缓解求助者的焦虑和情绪低落等不良的情绪,改善睡眠,恢复食欲。

2)调整来访者在与同学交往中存在的错误认知,解除自我压抑状态,使求助者学会合理释放自己的情绪。

6.2长远目标:不断在完成上述近期目标的过程中,让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构建合理正确的理性信念,促进求助者的自我改变,使求助者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而实现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

7.咨询方案

7.1咨询方法和原理

根据求助者因为存在错误认知而不断进行自我压抑,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的情况,运用认知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来调动求助者自已的潜能解决自已的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又称ABC理论。该理论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他将外界事件定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的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即引起C的并不是A本身,而是B,只有改变B,才能改变C

7.2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向求助者讲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并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说明保密原则的同时说明保密例外,求助者表示愿意接受。

7.3咨询时间与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一次60分钟

咨询费用:咨询对象为未成年人,无咨询费用

咨询时间和次数的安排: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可视求助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8.咨询过程

本次咨询分为三个阶段:心理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咨询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8.1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及诊断评估

咨询师以热情、尊重、无条件接纳的态度,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咨访关系,营造了一个安全、温暖的谈话氛围,让来访者的心情由刚来时的拘谨不安,逐渐放松。通过倾听、共情、内容反应、情感反应等技术,对求助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明确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并进行诊断与评估,同时为了了解求助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向求助者介绍《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验量表,取得求助者的同意并进行测验。根据收集资料与测验结果,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

具体过程:

1)双方建立关系,求助者宣泄情绪:求助者第一次来的时候,步伐很快,眼睛有些红红的,说话很基础,可以明显感觉到求助者的焦虑。咨询师先给她倒了杯水,让她焦虑的心情得到放松。然后以尊重而真诚的态度引导她说出想说的话。在求助者诉说其成长经历中遇到的重大事件时,咨询师走出自己的参照体系,转变视角,以求助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来看待求助者的经历,设身处地的体验求助者的内心世界,对求助者表达共情。同时不断的通过点头、轻握求助者的手等方式来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共情,以此来逐步消除求助者内心的阻抗,达到宣泄、释放情绪和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作用。

2)让求助者学会想象自我放松训练:请求助者找出一个曾经经历过、给自己带来最愉悦的感觉,有着美好回忆的场景,如静坐在湖边,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然后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重点强调面部表情的放松。并要求求助者回去后继续练习,直至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通过习得放松技巧,当求助者出现焦虑等情绪时,可以随时用放松训练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3)进行心理测验:SCL-90

4)根据收集资料和测验分析得出确诊的结果,与求助者共同探讨如何制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并让求助者明白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要求助者自己有强烈的自我改变和自我成长的意识,同时心理咨询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一步步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让自己慢慢的得到成长。

5)家庭作业:回家练习想象自我放松训练。

(附部分咨询实录):

求助者:其实有的时候我真的很不满,我很想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害怕会失去朋友,我总是这样的矛盾弄的我真的很焦虑,我到底该怎么办啊?

咨询师: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一方面你很想向朋友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你又担心自己表达之后朋友会接受不了而离开你,你一直徘徊在这两个观点里不懂如何选择而焦虑,大部分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像你这样的,我想你应该很希望拜托这样的困扰。

8.2第二阶段:咨询阶段

8.2.1领悟自身问题

1)找出错误信念:在评估和收集资料阶段时,求助者认为自己进行自我压抑的主要是原因认为是求助者觉得如果向自己的朋友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就会和朋友吵架,朋友就会因此而离开她,因为害怕朋友的离开而选择一直压抑自己。经过进一步的交流发现求助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念是因为小时候被继父误会,然后向继父表达自己不满,却变成和继父的争执,结果是和继父的决裂,这样负性的经历让求助者产生这样的观念。

咨询师从求助者的表达中看出其认为表达不满就会引发争执从而失去朋友的错误观念是自我压抑的来源,并且得到了求助者的认可,这是求助者的一个不合理理念。

2)向求助者介绍治疗方法:通过会谈咨询师向求助者说明了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告诉求助者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自我的认知和信念与现实的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使其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进而改善不良情绪的困扰,实现合理的释放自己的情绪。

3)家庭作业:写一封信给舍友,告诉舍友自己生病时她们大声喧哗带给自己的伤害。

(附部分咨询实录):

咨询师(面带微笑):这一周感觉怎么样了?

求助者:还是会很焦虑,不过学了放松的方式,每次焦虑时可以自己调节,不会像以前一直被情绪控制着。

咨询师:你能及时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真的很替你高兴。我想,你可能更希望自己不会出现这些负面情绪吧?

求助者:是啊,如果可以没有这些情绪,我肯定每天都很开心。

咨询师(目光亲切而和蔼的望着求助者):那你愿意具体告诉我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负面情绪的原因吗?

求助者:因为我感觉朋友们对待我的态度和对待其他人的态度不一样。

咨询师:可以具体说一说吗?

求助者:一个月前左右我生病了,然后很早就在宿舍午睡了,舍友回来后很大声的说话,以前只要是其他舍友比较早睡觉,她们都会相互提醒说要轻点,不要大声说话,但是每次我睡觉她们就当做没有看见一样,都没有考虑到我生病了需要休息,一点都不考虑我的感受。

咨询师:你是说你在睡觉的时候,舍友没有顾忌你的感受,很大声的说话伤害到你了是吗?这样真的很难过,每个人睡觉的时候都不希望被吵到的。

求助者:是啊。

咨询师:那你有和舍友说出你自己的想法,试着和她们沟通吗?

求助者(低着头,悲伤的表情):没有。因为我觉得只要我和她们说出我的不满,她们就会和我吵架,然后我们就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咨询师(身体微微向前,轻轻握住求助者的双手):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会这么觉的吗?

求助者,面带痛苦的表情,有点迟疑。

咨询师:没关系的,大胆的说出来吧,这里现在就是你港湾,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保密的。

求助者:因为在我5年级的时候,因为弟弟妹妹的原因我被继父误会了,那时候我很委屈,很不开心,我就把我的不满告诉继父,可是他听力之后,不但没有解开误会,而且还和我大吵一架,然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说过话了,到现在也是这样的,

咨询师(轻拍求助者的手):我可以理解你,小时候我也有被误解的时候,那时候真的特别的难过。

求助者:恩。

咨询师:那你的意识是说,因为经历了继父的这件事情之后,你觉得只要和别人说出自己的不满,别人就会和自己吵架,就会离开自己是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也是这样原因给你带来而来了这些情绪困扰吗?

求助者:也不是的,是因为我发现了朋友对我的态度和别人不一样,我想和她们表达我的不满,但是我又害怕说了她们就会离开我,连朋友都做不了了,所以我就一直把自己的不满压抑着,想说又不敢,这样矛盾的心理让我特别的不舒服。

咨询师:按你所说的意思,只要我们和别人述说自己的不满,就会失去这个朋友是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那你的朋友有和你说过她们的不满吗?

求助者:有啊。

咨询师:那你有和她们吵架,然后不和她们做朋友了吗?

求助者:没有啊。

咨询师:当别人和你说不满的时候,你就没有和她们吵架,也没有和她们断绝关系;而你刚刚又说只要和人述说自己的不满,别人就会和自己吵架然后断绝关系,你的说法是前后矛盾的,你可以解释一下嘛?

求助者:恩……(沉默思考),你是说我的想法是错的?

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困惑):我有些明白你的意义,但是感觉又不是很明白。

咨询师:其实,很多时候,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认知,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说,因为我经历了继父的事情,然后我产生了“只要述说不满,就会失去朋友”的这个概括的认知,是这个认知让我产生了这些负面情绪,对吗?

咨询师:是的,由于概括,你给自己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暗示,给自己带了一系列的情绪困扰,消除和改变错误的认知,你就不会再进行自我压抑了,你就会彻底解脱了。

求助者:我想我明白了。

咨询师:其实刚刚和你说的这个,就是我们之前商量的合理情绪疗法,它是说,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的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

求助者:所以说,并不是自我压抑这件事情让我情绪不好,而是我错误的认知让我产生了这些负面的情绪,是这样的对嘛?

咨询师(面带微笑):你很聪明。

求助者(开心):我彻底明白了,谢谢您。

8.2.2调整求助者认知

1)调整求助者的情绪:求助者很好的完成了上一次的家庭作业,并且告诉咨询师,舍友看完信之后主动找求助者交流,为那次的午睡事件向求助者道歉,并告诉求助者当时并不知道会影响到求助者,因为以前求助者重来没有表达出自己针对睡觉时她们说话的不满,所以她们以为求助者并不会受到影响,希望求助者下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时要直接向她们说出自己的不满,表明自己与求助者是一个宿舍的,都是一家人,大家要互相体谅相亲相爱的,经过沟通求助者认为自己心情好了很多。

2)进一步说明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咨询师向求助者进一步说明了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合理情绪疗法的创立者艾利斯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的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求助者对这个原理有所领悟。

3)家庭作业:观察舍友中出现不满情绪时怎么处理,结果如何。

(附部分咨询实录):

咨询师:看你今天很有精神啊,那封信寄出去后,舍友有什么反应?

求助者:她们看完信之后主动找我聊天了。

咨询师(感兴趣的表情):哦,那她们和你聊了什么啊?

求助者:她们为自己的行为向我道歉。

咨询师:接受朋友的道歉一定很开心吧。

求助者:是的。而且她们还和我说,因为以前我在睡觉的时候她们也有在说话什么的,但是我重来没有说什么,她们就以为我不会受到这些的影响。其他人睡觉时她们没有说话,是因为其他人有和她们说过自己睡觉的时候会被她们说话的声音影响到,但是我重来没有说过。

咨询师:那你听了她们这么说你有什么感觉吗?

求助者:是我自己没有和她们说过,也有我自己的不对。我确定了您上次说的是对的,看来真的是我们的想法错了,才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多的情绪困扰。

咨询师:我真为你高兴,你正确找到自己身上的错误认知了。根据合理情绪疗法,要改变情绪困扰的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 而是应该改变认知。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来改变你的错误认知了。

求助者:好的。

8.2.3重建合理理念。

经过几次的咨询,求助者已经开始明白了造成自己现在焦虑、情绪低落的原因不是因为自我压抑造成的,而是自己认为向朋友表达不满,朋友就会和自己吵架并且离开自己的这个错误认知导致的。并且,通过“观察舍友中出现不满情绪时怎么处理,结果如何?”的家庭作业,求助者明白了,得到好朋友不是通过抑制自己的不满来迎合对方的,朋友间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时,要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沟通,好朋友之间应该是要互相坦诚、诚实相待,相互体谅的。

(附部分咨询实录):

咨询师:上次布置的家庭作业完成的怎么样啦?

求助者:我很认真的观察了我们宿舍的情况。

咨询师:有什么发现吗?

求助者:我发现,大家在同一间宿舍生活,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对其他人的某些行为不满的情况,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咨询师:是啊,毕竟我们都是不同的个体。那出现这种情况时,你的舍友也是通过压抑自己来解决问题的吗?

求助者:不是的,我舍友出现对其他舍友的一些行为不满意时都会及时的和她们沟通,因为另一方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影响了。有时候她们是面对面的说,有时候是发短信的说,沟通之后,其他人就发现自己的问题,就会和舍友道歉,然后又开开心心的一起生活了。

咨询师:你观察的真认真,那你有从你观察的这些现象里得到什么收获吗?

求助者:我知道了朋友之间的相处就应该要相互沟通的,有什么不满要及时说出来,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而不知一直自我压抑。好朋友之间是互相坦诚、诚实相待,相互体谅的。我之前的认知真的是错误的。

咨询师:你真棒。

8.3结束与巩固阶段

和求助者交流感受,对求助者所产生的积极变化给予肯定与鼓励,并指出“当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事情给自己带来不同程度的烦恼、忧伤和挫折时,要学会倾诉,学会宽容,学会释放自己的负性情绪,并用放松技巧缓解自己的焦虑。

在求助者症状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咨询次数和延长间隔时间,帮助求助者巩固已取得的成果,结束咨询。

9.咨询效果:

9.1求助者的评估

感觉轻松了很多,发现而来自己的错误认知,不会再压抑自己的不满情绪,碰见矛盾是会很勇敢和别人进行沟通,而且学会了放松训练,每次遇见不良情绪时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

9.2求助者重要他人的评估

舍友反应:不再像前一段时间那样闷闷不乐、火气很大的样子,而且现在我们做的事情有影响到她时,她也会认真的和我们沟通,这样我们就认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影响到她,更好的改变,也更加的了解她了,现在大家的关系都比以前好了。

9.3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几次的心理咨询,求助者已经发现自己的错误认知,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正确的认知结构,和舍友相处中遇见矛盾时,不再自我压抑,学会合理的释放自己的情绪,焦虑、情绪低落等负性情绪也不再出现。

9.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症状量表测验结果为总分142分,结果显示求助者心理卫生状况良好。

综上所述,咨询取得了明显效果。三个月后通过电话进行了回访,从舍友及求助者那得知其情绪状态良好,咨询目标基本达到。

10.启发与感悟: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因为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而被一系列的负性情绪所困扰,在解决这些负面情绪时,很多人都会通过解决事情来解决负面情绪。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因为,产生负性情绪的背后,其实是隐藏着一个错误的认知,要想改变这些负面情绪,我们应该致力于调整错误的认知,而非改变这一件事件。这就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所说的: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的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同时,在改变求助者认知的过程可能会遇见一系列的困难,比如求助者的阻抗等,这时候咨询师就要大量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产婆术等咨询技能技巧来对求助者的矛盾点进行面质,修通求助者的错误认知,最终建立合理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