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热的时候到了,各种#冷饮 冰饮都越来越走俏。但是也有很多人担心冰镇食物对身体有危害,很多家长也会限制小朋友吃冰饮。
冷饮、冰饮之类到底能不能吃?
其实没有办法一概而论,因为其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妨从以下 5 个方面来考虑。
1 冰饮食物的卫生是否达标?
吃了冰饮之后,出现拉肚子、上吐下泻等严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中制作程序不规范、微生物超标或被#致病菌 污染所造成的。
冷冻、冰镇都不能杀灭致病菌和病毒,只能延缓它们的增殖速度。如果当初做的时候就已经有大量微生物了,那么即便冷冻起来,还是会把这些细菌、病毒等吃进嘴里。比如德国就曾经闹过一次诺如病毒感染,近万人胃肠不适,大批人入院治疗,后来发现污染就来自冷冻的果蔬原料。
很多人说:我吃冰淇淋和酸奶都是凉的,从来没事啊?是的,这是因为超市和专卖店里出售的、分装好的大品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相对比较严格。没有细菌和病毒污染,仅仅是「凉一点」,绝大多数健康人是不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的。但是,自助餐厅里那些自己随便挖的冰淇淋,安全性就会稍微低一些。挖冰淇淋的人可能没有洗手,如果敞口放着,细菌病毒污染的风险就更大了。
尤其要特别当心的,是旅游摊点的小摊小贩买的自制产品,包括个人兜售的「老冰棍」、冰镇果饮、冰镇鲜榨果汁、水果冰沙等,都有细菌污染的风险。他们不可能像正规食品工厂那样有严格的卫生管控,原料质量、冷藏温度和个人健康状态也不一定能够保证。所以,胃肠比较敏感的人最好不要在外面随便吃冰饮,就像不能随便吃小摊上卖的果切和凉粉一样。
这里特别要嘱咐一下,即便是自家做的冰饮,如果操作不当,也不一定能保证安全哦!比如制作者本来有肠道感染问题或者手没有洗干净,或者切水果的时候使用的刀具、菜板不干净,果蔬本身被李斯特菌等致病菌侵入,或者果蔬打浆之后在室温下放的时间较长,或者冷冻时冰盒或冷冻室不干净等,都极易造成有害微生物污染问题。
2 冰冷食物本身是否有害健康?
大量低温的冰饮吞入胃内后,把它们的温度提升到体温的 37 度,需要一段时间。在温度还没有升上来之前,冰饮会使消化道血管短暂收缩,血流供应减少,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延缓消化速度。同时,被「冰镇」的胃也会降低分泌胃酸的速度,从而影响到胃的杀菌能力。
每个人身体能力不同,喝了冰饮之后,胃内温度提升的速度也不一样。
恢复正常消化的时间从几分钟、十几分钟到二三十分钟都有可能。血液就像人体的「暖气管道」,一般来说,血液循环能力越差,需要的时间可能就越长。孩子和年轻人血液循环能力比较好,老年人和病弱者就比较差。
对于敏感人群来说,空腹食用冰饮,还可能因冷刺激带来肠胃痉挛和肠道过度运动的风险,引发腹痛、腹泻等问题。特别是原来就有腹泻问题的人、便便经常不成形的人、肠易激患者以及体弱怕冷的老年人,可能对冷刺激比较敏感。
此外,在刚刚剧烈运动,出了很多汗之后,也不宜马上吃大量冰镇食物,也不能大量喝冰水。否则有可能造成体内血管突然收缩、痉挛,加重心脏负担,甚至造成生命危险。在休息一会落落汗之后,再慢慢地小口喝饮料,会比较安全。
此外,日常有头痛问题和痛经问题的人也要小心,因为吃冰镇食物时,低温会刺激口腔和头部的神经,引发头部血管反射性收缩-扩张,导致搏动性的头痛。此外,对部分敏感女性来说,较强的冷刺激也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加重经前期的不适感。当然,敏感程度因人而异。
3 到底吃了多少量,吃的速度有多快?
大家都知道,剂量决定效应。吃两口没事,不等于吃一大杯也没事。慢慢吃没事,不等于快速大量摄入也没事。
人体也是一个物体,遵循物理学的传热机理。大量快速吃下去的冰饮使胃形成一个冷源,它的低温也会传导到周围的组织,造成血管收缩,短暂地影响到心、肺等其他器官的血液供应。对于体弱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有可能让心血管不堪重负,最终造成生命系统崩溃。
长所以,在吃这类食物的时候,最好是少量、慢吃,在让口腔享受冰凉快感的同时,也让身体有时间把冰饮的温度慢慢提上来,避免对消化道产生太强的冷刺激。
冰淇淋之所以比较安全,就是因为它本身很「松」很「虚」,一小杯冰淇淋只有几十克,一小口更是重量很少。少量的冰淇淋,在嘴里和食道就能融化,到了胃里,已经不是冰的状态了,比一个大冰块的刺激要小得多。
4 古人说的「寒凉」,是说冷的食物吗?
很多人都听说,夏天不能吃寒凉食物,否则伤阳气,还会让人虚胖。女性和老人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这个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整体来说,这个提醒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天热时,体表血液循环加强,胃肠供血本来就减量,抵抗力下降;同时细菌病毒在高温下繁殖速度加快,所以最容易出现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细菌病毒造成的胃肠炎。对体弱者来说,一旦胃肠功能下降,整体营养状况就会变差,出现肌肉流失、代谢率下降等问题。
营养不良、肌肉流失、代谢率下降,和传统所说「损伤阳气」、「气血不足」等说法是有一定关联的。肌肉数量和肌肉力量与代谢率有高度相关性;而人体代谢能力一旦下降,产生的能量就变少,冬天就会更怕冷;身体活力下降之后,每天消耗的能量少了,那么吃和以前同样的食物,也会更容易发胖。而且,代谢活力差的人一旦增重,主要是肚子上长肥肉。相比而言,活力强的人,在增重的时候更可能是全身的肌肉和皮下脂肪同步增加。
古人虽然不知道细菌病毒的存在,但他们早就观察到夏天容易闹肚子发痢疾,也发现有不少人经过一个夏天之后身体就变弱了。考虑到古代没有食品安全管理,难以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度,也没有冰箱可以延缓细菌的增殖,冷食物确实很难保证食品安全。同时,古人生活条件艰苦,胃肠疾病也比较多见。
于是,传统养生提醒人们注意夏天也要吃刚做好的热食(多厉害的细菌病毒也会被加热杀灭),而不要贪吃太多的凉拌菜和冷凉的食物(这些食物没有杀菌环节),这样能更好地保证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