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
当前页面:首页> > 辅导案例 > 详细内容

李子勋-不和陌生人说话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9/4/18 9:45:28

个案提示:
    今年24岁的小琪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眼看就要毕业了,她的忧虑却越来越重。她害怕见到陌生人,每到人多的地方,不仅紧张得说不出话来,甚至有晕倒的感觉。为此,她几次求职均受挫败,一直打不开交际圈,更不知道毕业后该如何踏入社会……
A 有照为证:她躲在爸爸背后
    小琪到《心理访谈》求助时,面对心理专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很怕,有一种想找个地方钻下去的感觉。”这无疑给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教授出了一道难题:怕见生人的小琪,连正眼都不敢看他一下,接下来怎么进一步沟通呢?
    “我想问一下,你只是在找工作时怕见生人,还是在任何场合遇见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害怕?”专家的第一问,就让小琪打开了话匣子。她说起过年的故事:在那段时间,总有很多人会带着一些礼物来看父母,家里很热闹。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客人们总会事先打电话过来,小琪就跟父母说要出去一会儿,然后,她就在外面独自溜达。到了估计客人会走时,小琪再打电话回家,问客人走了没有,她要等人走了以后才回去。今年过年,他父亲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对小琪也是特别照顾的长辈来了,当时小琪没带手机,也没跟家里确认是否有客人在,回去就正好看见他们要下楼了。小琪赶紧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溜烟跑了,等到客人走了才回家。小琪现场说这事的时候,还紧张得手心都出汗。在她记忆中,很小就开始怕见陌生人。有一次,小琪跟着爸爸一起去当地的一个风景区玩,当时,有一个阿姨看着她特别可爱,想给她拍照片,她就躲在爸爸后面不敢出来。结果,就留下一张特别有意思的照片。那上面只有父亲拖着女儿的小手放在胸前,而她整个人躲在后面。
    接下来,专家进一步询问她小时候与爸爸妈妈的关系。小琪说,我只跟父亲比较亲近,跟母亲非常疏远。她没有给我任何关怀。小时候,她的脚崴了,当时肿得老高,她就号啕大哭,妈妈却仍然在那里做她的饭,根本连看都没看她一眼。小琪觉得,虽然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但好像没有感情上的融合。从小到大,小琪与她母亲的关系一直如此。前段时间,正好有一天小琪在厨房做饭,手指不小心给刀切了一个口子,当时就流了很多血,妈妈也看见了。结果只淡淡地问一句你怎么了,再没第二句话。所以,这使得内心一腔愤怒的小琪逼出一句是不是妈妈亲生的话来。那么,小琪妈妈是不是只对她一个人这样感情冷淡,还是对爸爸或者其他兄弟姐妹都一样呢?小琪说是一样的。可以说,小琪怕见陌生人的原因,与她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特别是与母亲的关系有关。但是否还有别的因素呢?
B 一个耻辱:她一直埋在心里
    上小学时,有一次学校组织班会,老师带学生去游玩。当时的小琪还是班干部,所以,老师把作为活动经费的200元钱让小琪带在身边。但是钱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游玩中丢掉了。小琪记得刚去上了个厕所,不一会儿就发现钱没有了。这对小琪来说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事。同学们凑起来的200元钱怎么能丢掉呢?可当时没有任何证人、任何证据说那钱是怎么掉了。因此,小琪就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羞辱。有人指着她的鼻子说,是你中饱私囊了,是你自己想用那个钱了。就在这时候,小琪的班主任走过来,她也不说什么,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把小琪的书包拿起来,全部倒出来,书也翻了一地。小琪当时惊愕到不知道该说什么,脑袋“嗡”的一下炸了。她非常生气,但一句话说不出来。回家号啕大哭了一场。
    就是这样一件让小琪受到莫大耻辱的事情,她从没跟任何人讲过。直到现在一直埋在心里。
    专家分析,这件事与她后来怕见陌生人可能是最早、也是最直接的显性来源,而与妈妈的关系则是隐性来源。先看小琪妈妈,她和每个人的距离都很远,甚至与自己亲生的孩子都很冷淡。但不是说妈妈不喜欢她,而是妈妈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她不知道一个母亲应该怎么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比如拥抱、抚摸。小琪因此感到不满,所以她现在与陌生人的距离感,很难说不是一种遗传。
2  不和陌生人说话  
      小琪也说,她有个亲戚,当时在学校任人事处处长。这关系应该算很近了,但她大学四年,跟他讲的话总共不到10句。她看着他心里就害怕得不行,觉得他一脸凶神恶煞,有种在官场上呼风唤雨的感觉,特别怕他。专家分析说,这种害怕,假设用另一个词来替代的话,是不是一种崇拜呢?你想,因为他会呼风唤雨,他能力很强,他事业有成,而恰恰又是你们学校的领导,如果你把这种害怕变成崇拜或者敬畏,是否能接受?小琪表示不能接受。那就说明小琪害怕陌生人,从深层来说,是她对权力的一种否定。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对过去认为的权威的一种否定,可以叫蔑视权威吧。而这样的心境处理得好,这个孩子就正常成长起来了,但处理不好,她的逃避会影响到她今后的人际关系。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她要与权威的东西保持距离,不想招惹他们,但也不让他们靠近自己,这就形成了心理自闭。再看丢了200元钱的事,她对权威的害怕,可能就来源于此。因为她本来敬仰的一个老师,竟然为了找出200元钱的下落,就藐视她或不尊重她的权利,把她的东西当众扔出来,这对一个内心很要强的孩子是很大的伤害。往往是这样,一个越是否定权威,或者对权威有反感的人,他是渴望权威的。他是希望能掌控一切的。小琪内心也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只是一直没机会展现自己,所以,自从那个耻辱发生后,她就一天天把自己的内心掩藏起来,在家里、在学校,她总习惯与自己熟悉的人交往,直到参加毕业生招聘会时,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与陌生人交流的能力,从而导致她在求职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经历挫折。
C 专家支招:好钢用在刀刃上
    为实地了解小琪求职时怕见陌生人的情形,《心理访谈》节目编导事先跟拍了小琪的一次求职经历。在朋友介绍下,她从四川到北京才3天,就有了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机遇。她鼓起勇气去应聘产品包装设计师。在交谈过程中,她主动从凳子上站起来,到那个带有权威人士的身边,有好几次两人的手靠得很近,这当然是无意识做的。那里的招聘人员对她评价说,准备不是很充分,带来的作品看起来不是很方便,她作品的颜色倾向比较压抑。这个评价只说明小琪专业上的问题,而并没有说她害怕陌生人,或者感觉到她紧张。这就看出,小琪每次找工作失去求职机会,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她说的害怕陌生人。专家认为,是她夸大了自己内心的恐惧感。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求职时,都不同程度上有害怕被挫败的心理。但我们不能夸大它,应该觉得这是必然的。因为在人的认知中会有一个惯性。比如我们小时候认为,什么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就习惯地采取相似的一种认知。比如小时候老师冤枉了你,或者不信任你,看起来这是个别事件,但由于你有了这个习惯性认知,认为你小时候就是这样的,你不讨人喜欢,连妈妈都不愿意搭理你,不关心你,你身边的人也不怎么信任你,所以你也回避他们。这样,你就缺乏了一个与人亲近的经验。以后,你也就会习惯地认知你的所有不顺都是因此造成的。
    专家支招说,小琪应当主动迈出这一步,从习惯性的认知模式里跳出来,自己做什么事,要大胆争取让别人来肯定自己,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把精力用在需要突破的问题上,而不是去解决早年遗留的那些东西,你就会突然变得很轻松。把每一次的求职经历,当做一种新的体验,一种更积极的经验,相信一定会成功,我们提前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