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
当前页面:首页> > 辅导案例 > 详细内容

一例中学生人际适应不良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5/21 19:29:46

摘要:近年来,不少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些学生因此而慢慢形成了孤僻的性格。本案例就是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的高中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的案例之一。笔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经过四次心理咨询,使来访者对自己不适行为产生的原因有所领悟和认识,并逐渐改善人际交往适应不良行为,收到良好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1.1人口学资料

来访者陈某,男,17岁,莆田某中学高一新生,班委。陈某出生在农村家庭,有四个姐姐,父亲经常在外经商,母亲没工作,是家庭主妇,家庭经济收入中等。经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1.2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从小就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凡事尽量为别人考虑,由于几个姐姐(比较多)在外面求学,所以一直都比较孤单;同时又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家里人对他的管教较严,也较保护,不让他到外面去玩,所以来访者自述自己小时侯朋友很少,但在初中的时候这种情况有改善,很多同学跟他玩得比较好,他觉得他的人际关系还行。

1.3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来访者衣者整洁,朴素,语言清晰,思维逻辑正常,未查及幻觉、妄想及其他感知觉障碍,表情比较自然,但时伴有沉思,情绪低落,自知力完整。学校体检报告正常。应激事件使他不太愿意跟同班同学交往,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4社会功能: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学习勤奋,但人际关系不好。

1.5咨询前的心理测试:

       EPQ:E45  P30  N58

SCL—90总分为168分,阳性项目数为40项,躯体化:1.9

强迫:1.4  人际关系:2.6  抑郁:2.2  焦虑:1.8 

敌对:2.5 恐怖:1.3 偏执:1.3   精神病性:1.3  其他:2.3

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58(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3分)

2、主诉和个人陈述:

2.1主述:入学两个月,由于当劳动委员,对大家的要求挺高,没有得到同学们的理解,慢慢跟大家疏远了,因此情绪低落,偶尔睡眠不好。

2.2个人陈述:新生军训的时候,班主任叫大家做自我介绍。我上去介绍了自己并说了自己对以后生活的一些设想,花的时间比别人久了一些,感觉到大家不是很喜欢;后来可能班主任看我比较乖,会叫我帮她做一些事,比如搬书、发书等;在军训的歌咏排练中,我们班男生唱得不是很好,大家不是很主动,我看不过去,我就到讲台上说:“我们男生是好样的,肯定会唱得很好。”大家不是很配合我,但我们班主任对我印象很好,大家都认为我肯定可以当班长。可是到班主任委任班长时却不是我,而是委任我当劳动委员。开学初我就对班级的同学要求挺严格,如果谁没有完成打扫的话,我就批评他们。刚开始我没有感觉到同学们不喜欢我,前段时间听到别人说我爱在班主任面前表现,班主任对班级其他的人都冷冰冰的,只有对我好。我觉得自己很委屈,我一直都尽心为班级做事,他们都不理解我,有时侯一个人的时候好想哭,最近睡眠也不是很好,偶尔晚上很迟才入睡,早上却很早就醒。由于我是跟其他班级的同学同一寝室,因此跟班里的男同学走得不是很近,开学两个月了,一个朋友都没有。我好希望您能帮我重新开始,让他们喜欢我,理解我。

3、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 陈某是自主到咨询室,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情绪都比较低落,在谈到跟同学之间的关系时,皱眉、沉思、身体紧绷。

来访者姐姐反映:由于陈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母一直对他很严格,沉某一直都比较听话懂事,让父母一直都很省心。进入高中以来,感觉他不是很开心,回家很少谈论学校同学的事情,有时候也说学校的事情好多,好烦。

班主任和同学的反映:这一个月来,陈某的话少了,也不爱跟同学们交流、聊天,有时侯看到他在发呆,但如果同学请教问题,他都会积极回答。

4、评估与诊断

4.1评估: 在综合收集求助者的多方面资料和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智力正常,自治力完整,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求助者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际,胆小求助者主要的问题是有人在背后说他爱表现,并对他的工作有抵触,这些事件使他感受到同学们的不理解,也让他慢慢疏远同学,最近情绪低落,睡眠也偶尔不好。但没有泛化,理智仍然能够控制,时间也是间断性两个月。从以上可以认定是心理咨询的范围。

4.2诊断:属于心理紊乱系统中的一般性的心理问题。

4.3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生物原因:求助者为男性,17,在处在自我意识增强的年龄.

社会原因: = 1 \* GB3 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入学以来由于当劳动委员,对同学的卫生打扫要求严格,致使同学们的不理解,这是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 = 2 \* GB3 家庭教育的原因:由于求助者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平时父母管教较严,不让他出去玩,致使求助者不是很善于人际交往;

心理原因: = 1 \* GB3 存在错误的认知错误:同学们对他的工作有抵触,就认为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因此在人际关系上更加被动,跟同学们疏远了。 = 2 \* GB3 情绪方面的原因,受情绪低落等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 3 \* GB3 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知所措。 = 4 \* GB3 个性内向,无法正视挫折。

4.3诊断依据: = 1 \* GB3 由于当劳动委员对同学们严格要求引起同学不高兴,因而产生同学们不理解自己的错误态度,直接引发求助者情绪低落,是由现实因素引发,是一般的心理冲突; = 2 \* GB3 求助者情绪低落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之下,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 3 \* GB3 求助者情绪低落并未泛化,只局限于最初事件; = 4 \* GB3 间断的情绪低落持续两个多月; = 5 \* GB3 有自制力,主动寻求帮助。

4.4鉴别诊断:

1)与精神障碍相鉴别: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寻求帮助,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重症精神异常。

2)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敏感等症状,但持续时间短,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现实性,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8U中国心理咨询网­}@(Qv,~g1p

3)与抑郁症相鉴别:求助者虽然情绪低落,但无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可以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的情绪问题是有因而发,强度并不太大,时间不长,内容尚未泛化。思维合乎逻辑,理智可以控制,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是一致的,有自知力,感到痛苦,希望得到帮助解决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具体原因是同学的不理解,属于人际关系问题。

5、咨询目标的制定: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改变错误的认知观念,树立信心,改善人际关系状态。

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控,使之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6、咨询方案的制定

6.O5W b"ZE


qL;J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

+tJ&ulxw 8U中国心理咨询网&S&B_-R1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适应不良,内在却是付出与回报失衡,被理解和被肯定的需要不能满足造成的。这种内心的矛盾冲突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不良认知与情绪恶性循环的怪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心理问题的形成。

OR@ WWgw 8U中国心理咨询网EqF‑}T D@9?;e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艾利斯(A•Eliis)的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即情绪困扰或不良行为(C)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A)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B)造成的。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治疗的重点也在于改变这些观点。8U中国心理咨询网


c D:ubi7C1V-D(o

2)(2)(认知行为治疗。原理:认知疗法的一种。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转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帮助求助者确定问题,使用语义分析来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运用行为纠正技术来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经过认知复习巩固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使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8U中国心理咨询网bze t|T&aL

6.2双方责任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 1 \* GB3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 2 \* GB3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 3 \* GB3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 1 \* GB3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 2 \* GB3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 3 \* GB3 有权利选择和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 4 \* GB3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 5 \* GB3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 1 \* GB3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 2 \* GB3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的内容; = 3 \* GB3 遵重咨询师、遵守预约的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 1 \* GB3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 2 \* GB3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 3 \* GB3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 1 \* GB3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 2 \* GB3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 3 \* GB3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 1 \* GB3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 = 2 \* GB3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 3 \* GB3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 4 \* GB3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的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6.3时间和费用:

时间:咨询时间共3次,每次60分钟。

费用:因为是校内学生,不收费。

7、咨询过程:

7.1第1次咨询:

7.1.1目的: = 1 \* GB3 了解基本情况; = 2 \* GB3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作出诊断; = 3 \* GB3 进行心理分析。

7.1.2过程: = 1 \* GB3 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具体做法:咨询者观察到求助者情绪低落,眉头紧皱,提起同学们的不理解,时而激动,时而消沉,觉得自己的严格要求是想让同学们有个好的卫生环境,对得起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可是没有人能理解自己,迫切希望有人能够体谅他的苦恼,希望能够改善目前的局面。为此,我鼓励他将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入校两个月来在工作中发生的主要事件说出来。他详细说明了自己在班级卫生管理上个别同学在背后说他好表现,并促使其他同学也对他产生不理解的一系列事件。经过将近30分钟的描述,我对他的情况有了细致的了解,也让他对(这)入学来所发生的事件进行了梳理。在这过程中,我表达了对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的理解。 = 2 \* GB3 经协商,为陈某进行埃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SDS心理测验,同时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尤其是成长中的重大生活事件。 = 3 \* GB3 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 4 \* GB3 布置作业:引导陈某思索这样的问题:是全班的同学都不理解你,还是只有那些跟你有冲突的同学呢?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能被所有人接受和喜欢吗?要求他把这些问题写成书面材料(RET自助表)告诉我答案。

   结束前,陈某表示很久没有对别人说这么多的心里话,感到轻松了很多,并表示愿意仔细思考这些问题。

7.2第2次咨询:

7.2.1 目的: = 1 \* GB3 加深咨询关系 = 2 \* GB3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错误的认知

7.2.2过程:一周后,陈某第2次咨询。述说心情好了许多。他认真思考了上次所提出的那些问题,知道不是全班同学都不理解他,觉得是自己工作太认真,容易得罪人,但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这仍让他很烦恼并且不自信。下面是摘自这次咨询的部分谈话内容。

咨询师:你说你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是什么意思呢?是否仅指(你)在某一件事情上你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求助者:不是,我觉得是很多方面。交流、工作、交往……等我都是不受欢迎的人,这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

咨询师:可是你以前不是这样的,大家都挺喜欢你呀?

求助者:是呀,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咨询师:既然这样,你觉得你把“我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改为“我现在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是否更合适些?

求助者:恩,好象是这样的。

咨询师:刚才你说“我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时,这里的“我”指的是什么呢?

求助者:当然就是我这个人了。

咨询师:你这里的“我”是不是太抽象?不太让人理解。这样的一个“我” 应该包括“我”的各个行为。“我”做的每件事情,“我”的每个动作,以及与“我”有关的各种东西,如“我”头发,“我”的呼吸,以及“我”的衣服等等,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的存在,而脱离了这些具体内容,这个“我”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是这样吗?

求助者:(想了一会儿)好象是这样的。

咨询师:那么我们就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说“我是个笨蛋”这句话,比如,你可以用刚才提到的那些“我的具体内容来代替“我”。你可以试一试。

求助者:那就是说,我的各种行为是不受欢迎的,我做的每件事都是不受欢迎的。……我的头发、我的呼吸以及我的衣服……好象不是这样的。

咨询师:是呀,你可以说“我在工作上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但不能说“我的每个动作是个不受欢迎的”以及“我睡觉是不受欢迎”之类的话。这样,原来那句话就没什么意义了。

求助者:是呀。

咨询师:其实你只是在工作上是个不受欢迎的人,至于你其他方面大家还是挺喜欢的,比如同学们在学习上会去问你题目。

求助者:点了点头。我有点太绝对,为什么会这样呢?

咨询师:那是因为你习惯用“我是……”这类方式来考虑问题,这样就是夸大事实,容易觉得事情糟糕透顶,容易让自己悲观。

求助者:是这样的。

咨询师:所以,以后你回去也可以做一些这样类似的分析……

通过上面的语义分析纠正他的错误观念,同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他找出并放弃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让他增强自信。然后让他仔细思考自己的行为,换个角度评价自己的想法,并同他一起探讨是不是所有的学生干部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他们是怎么解决?自己工作方式是否有欠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对于这些问题,他承认自己的工作有时候太较真,有时在公众场合批评别人方式方法不对,既没有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反而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接下来,我跟他交流了在高中当学生干部一定要注意方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本来自我意识强,又有叛逆心理,如果用很强硬的方式去做的话,会让自己的工作举步维艰,还落个“人缘差”的后果,所以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所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当众指出别人的错误。

布置咨询作业:写出合理自我分析(RSA,列出ABCDE,即事件A、事件 B、信念C、情结D、驳斥E、新观念,详细列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不合理新年,并尝试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

陈某走时很感谢我,他说这段时间自己很不自信,总认为自己很差,也因为害怕别人对他的评价因而在人际关系中很被动。

7.33次咨询:

7.3.1目的: = 1 \* GB3 反馈咨询作业 = 2 \* GB3 介绍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7.3.2过程:第三周,陈某如约来了,并说最近心情好一些。具体做法: = 1 \* GB3 先进行作业反馈:经过分析,陈某认7P[1]l


t


T _4mvt


^H识到自己的人际关系主要源于自己一些不合理的观念,事实上现状并非他想象的那样糟糕。 = 2 \* GB3 c8Z\G7f;l


T v


p!k$}8U中国心理咨询网2D/j­hS,~_$z@3q根据陈某的自我分析,进一步分析其观念、情绪与人际的8U中国心理咨询网.O#R0l:m V0Hg Po t9P Y ^[1]nO­j*h o&t关系,引导她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 = 3 \* GB3 跟陈某交谈人际管理和交往的一些具体情景和问题,引导陈某如何应对,并介绍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与方法,要学会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人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源头。

W U4J.M


w&T+o7li!e8U中国心理咨询网 ^f]5Wr6b,h布置作业: = 1 \* GB3 我要求他改变以往的工作风格,改变后要做记录,并与改变前进行对比。 = 2 \* GB3 主动跟路上遇到的同学打招呼,如果开始艰难的话先点头问好,微笑着点头问好,逐步开始进行语言的问候,到更热情的打招呼。

陈某表示愿意按照这些提议去做。

7.4  第四次咨询:陈某如约2周后进行第四次咨询。

7.4.1目的: = 1 \* GB3 巩固咨询效果; = 2 \* GB3 结束咨询

7.4.2过程:8U中国心理咨询网A$J'V[1]j4z X8U中国心理咨询网‑I7](G)D­|看出来变化了,走进来很开心地笑了。我从他的笑开始聊。具体做法: = 1 \* GB3 让陈某自己描述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他自述最近觉得那些本跟他有冲突的同学对他的态度好多了,他自己也觉得他们其实人很好,只是当初彼此之间缺乏了解。现在工作也好做了,有时侯都没说,他们都会很自觉去打扫。从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到他的成长,他已基本找到自己人际关系差的内在原因,在认知模式上趋向于理性化。 = 2 \* GB3 经协商,为陈某再次进行埃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SDS心理测验,作为效果评估的依据。 = 3 \* GB3 回顾咨询的全部过程,并作出反馈,巩固咨询效果。 = 4 \* GB3 结束咨询关系。最后我肯定他的变化,我希望他能够用在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方法去处理他以后的人生中遇到的问题。

8、咨询效果评估

8.1求助者自我评估:通过几个阶段咨询,在最后一次咨询的一个月后,他给我发来E-mail:“现在心情也越来越好,人际关系开始改善,他现在跟班里的男生都走得挺近,经常去他们寝室玩玩,还经常去打球。

8.2心理咨询师的评估:从来访者前后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对比来看,来访者基本对以前错误的认知有了较正确的评价,人际关系有所改善。

8.3 咨询后的心理测验:EPQ:E45  P30  N52

SCL—90总分为143分,阳性项目数为35项,躯体化:1.7强迫:1.4  人际关系:1.8  抑郁:1.9焦虑:1.5  敌对:1.7  恐怖:1.3   偏执:1.3   精神病性:1.3  其他1.8

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49(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3分)

心理测验:支持上述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