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网
当前页面:首页> > 辅导案例 > 详细内容

一起自残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0/8/12 15:30:51

一、来访者基本信息

1、基本信息:林某,女,汉族,13岁,独女,初一。居住状况为周一到周五住校,周末回家。

2、家庭情况:家庭住址位于城郊;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以母亲收入为主。家庭成员基本信息:祖父母、父母、姑姑以及自己住在一起,姑姑未出嫁,伯父一家住在隔壁,两家时常发生矛盾,祖父母偏爱伯父一家,所以母亲常觉得委屈、受气。来访者与父母关系尚可,与母亲关系较好,父亲经常工作在外。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有暴力行为。

3、教育经历:同学关系:同学不多,但大多能和谐相处,知心的一两个,觉得同龄人的思想都会比自己幼稚些;师生关系:不会主动亲近老师或询问问题,较多为回避型。       

4、重要生活事件:①父母在来访者念小学时曾闹过要离婚(父亲出轨且经常数落母亲,母亲无可忍耐);②来访者及其母亲曾被祖母赶出过家门,不被接纳;③来访者在小学时有过自残行为;④频繁被父亲的朋友讨债,无法自处(父亲因赌博等在外欠债)。

二、来访者来源及初步印象

老师推荐来的,非自愿求助。第一次见到来访者的印象是:个子中等,皮肤偏黑,衣冠整洁,有刘海。谈话过程比较紧张,一直搓手(频率有点高),渐渐交谈到后来好一些,眼睛从低垂着渐渐与我对视,有些笑容。

三、来访者主诉

初中了,自残次数更频繁,引发事件有二,一是父母通过很多努力帮她选择了现在的初中学校,但自己并没有办法很好地跟上学业,感到自责;二是父亲在外欠债的朋友经常向催款,让她无法自处。内心夹杂的情绪太多,选择了自残这一方式,更多地为宣泄情绪,缓解痛苦。一家人不和气,经常锋芒相对,对内,父母不和,父亲常指责母亲不懂变通,没文化,而其实母亲为这个家操碎了心,每天给父亲送饭到单位,只是目光叫短浅,经常说自己不会念书就去打工,父母为自己的事都是全心全意着想,只是有时意见不合;对外,祖父有些文化,但不管家里事务,祖母偏袒伯父一家,看清自己的父亲,特别是小时候父亲出轨,祖母还指责母亲说是她的错,要把我俩赶出家门,母亲在家里一直是个手气包。父亲酗酒、赌博等行为没有改变过,说了也不听,有时回家还对母亲家暴,现在倒是不会打了,但总是争吵。自己是他俩的出气筒,他们总在自己面前说对方的不好,我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自处。饮食。睡眠尚可。

四、评估

通过谈话和绘画技术,初步判断来访者有自残倾向,为情绪积压导致,自我内在不和谐,缺乏价值感,渴望家庭和睦。

五、咨询过程

咨询共进行了三次,两次以来访者为对象,一次以来访者父母为对象。

1、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不容忽视的一步,好的关系促进接下来的谈话顺利。了解到来访者的人际关系受困扰,对人不信任,那么创造温暖、尊重、信任、安全的咨询环境氛围很关键。我先是到楼梯口迎接她,请她坐下,倒一杯温水给她,在咨询过程中保持目光注视,身体前倾,适度地点头或回应“嗯”等。

2、了解自残背后成因,以倾听为主。在了解自残背后的原因,谈及她的亲生经历和家庭背景,有用到面质、澄清、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等方法。当她一直重复的一些词,我会以此引入问的再多些。她说道:“舍友会说我坏话。”我问:“是全部舍友还有几个人?”她说就一两个。我再问她们一般说你什么?只说你还是有说别人,她说她们也有说别人,不止说自己。这里运用到的是面质,澄清她的问话,也让她把这些矛盾清晰化。而有时面临沉默,我会选择等待或是反思是不是我的问题问的不好,让她抗拒了。来访者倾诉的欲望还是比较强的,长期堆积的情绪又没有合适的人可说。她的人际关系一般。一个小学时的知心朋友(家庭背景与自己比较相似),中学不在一个学校,联系也少了很多;现在认识的一个好朋友又特别依赖自己,觉得同学中也没有几个自己想好好去认识的人,所以平常有些话也是自己憋着,偶尔放假回家会去爬山,大声吼出来,心情会好一些,但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刚入学时努力过,能考到班级二十几名,后来越学越费力,有点放弃了,觉得真的太难了,又想着当初进来念书也很不容易,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3、绘画技术为辅助。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谈话的第一次运用了房树人绘画分析,效果良好。

4、谈谈她的期待与想法。不要求父母的关系有多好,只希望他们能好好的,身体健康,希望母亲能开心一点,不要整天闷闷不乐。自己再努力,看看成绩能不能上去一点点,考个高中。不知道未来能做什么,只希望能有一份工作,买个房子给父母住,让他们轻松些。

5、积极调控情绪。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情绪波动就会出现,学习管理情绪方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自残是宣泄情绪的方法,但不合理,它会伤害身体且有可能留下伤疤。而通过倾诉、运动、听歌、看喜剧等都是不错的方式。坚持定期运动,也会缓解大脑思绪的混乱,让自己更轻松,更有精力去投入学习。在第二次咨询中,我们沟通了理性情绪ABC理论,转变对事情的看法,也许我们的行为和心情就会变好。

6、尝试联系家长。这个家庭孩子的原因,家长是可以做出适度改变的,家长变化一小步,孩子的问题可能自然就好了。所以及时联系了家长,做了一次短时的谈话。在谈话中,我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心理负担告知家长,家长先是震惊,当知道了孩子的情况,家长表示会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孩子更好。

7、跟踪后期变化。在咨询后,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询问了咨询后的效果和来访者的变化。

8、房树人绘画分析。①A4纸画面上,清晰地看到她把房子、树、人画的比较开。房子很普通,但很温馨,有自己、父母、祖父母、姑姑,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由于她画的房子里的空的,所以经她描述,我建议她把想法补充写下来在纸的空白部分)。树是没有叶子的一棵树,根挺多、深,画的是秋天,她说道秋天很温柔。人画的是自己和好友(小时的那个好友),而画她自己没有四肢(“不知道怎么画”),脸上有痘痘,一点一点的(“随便画的”)。② 初步分析:她内心渴望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生活;树没有叶子,是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具体的想法,内心有自卑和无价值感;而她心中还是想念小时候的那个好朋友,情感的寄托,有人可以倾诉的好友,引导她在新学校再去认识好朋友,没有画四肢,是她对自己不够自信,缺乏力量感和行动力,突出脸上有痘痘也是对自己外表的关注和不自信。整幅画总体看起来有欢乐,不够有生机,引导她看见自己内在的力量和积极行动起来去努力。

咨询布置课后作业:记录自己每天的情绪变化,第二次咨询带来谈一谈一周的情绪。

六、咨询效果

总体效果是比较好的。来访者在校的同学关系有所改善,主动与同学交流,情绪也开朗了许多。孩子从一定层面上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放下了心理包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关注自己情绪的变化,寻找学习方法,主动求助。父母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做出了适当的改变,尝试用沟通代替争吵。其实,只要每个人进步一点点,这个家的家庭系统就会好一些。孩子‘病’了,要注意反观是否是家庭‘病’了,是夫妻关系矛盾多还是对孩子关心不足等等,及时做出调整,都会更好的。

七、案例评价与反思

在咨询中,我有时节奏太快了,不善于抓住来访者极力强调的词为切入点,而形成有些问题流于表面,没有切入核心去处理。咨询时,首先建立好的咨询关系尤为重要,应放慢脚步,跟着来访者,慢慢地一起爬山,看来访者经历的风景,以不评价、共情的姿态对待。

中学生自残的案例越来越多,着实触目惊心,背后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有模仿的(仅仅是觉得好玩)、有宣泄情绪的,自残程度可轻可重,如果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及时发现,及时改善,孩子的成长会更顺利,而常常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的身心状况,而老师也不一定及时发现,造成了青春期孩子不良情绪长久的积压而造成自残甚至自杀的悲剧。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成绩固然重要,工作很忙,但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展快,自我意识强,情绪波动大,更需要父母用心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