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媒介,首先帮助来访者在一定程度上舒缓负性情绪和压力,然后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及其根源,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恢复来访者的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心理咨询能帮助人们以更好的状态去学习、工作和生活。据此我们可以打消这样的顾虑:本来自己没病,一看心理咨询变成有病了。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咨询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访者是否有强烈的改变目前状态的愿望,在咨询过程中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另外,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乃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
二、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哪些人?
首先应该明白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尚未达到“病”这种程度的正常人,不是“病人”,更不是“精神病患者”;“病人”是应该去医院进行治疗的。因此,我们应该打消这样的顾虑:寻找心理咨询师意味着自己可能有精神病或会被别人误解为有精神病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与及时与心理咨询师接触,寻求心理学帮助。大致来说,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
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各种婚恋情感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就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孕妇的心理问题、儿童教育问题、青春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更年期综合征及老年社会角色再适应等问题。他们面对这些自我发展问题时,需要做出理想的选择,以便顺利的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学帮助,可以帮助人们挖掘心理潜力,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帮助他们朝向更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当自我认识出现偏差或障碍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得以解决。这类咨询,叫发展性咨询。
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这类人群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之中,在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退休等方面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或者遇到的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使他们失去往日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很多,并不同程度地体验到情绪上的困扰或痛苦,出现了严重程度不同的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可疑神经症”的状态。因为心理社会刺激非常纷繁而复杂,在目前的社会中这类人群广泛存在着。他们一旦常常体验到不适或痛苦,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类人群可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心理咨询师对这类人群提供的帮助,叫做心理健康咨询。
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病人,即心里不正常的人,经过临床治愈之后,心理活动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他们已经基本转为心理正常的人,这时,我们不能再认定他们是精神病人,所以在这时,心理咨询和治疗具备介入和干预的条件。也只有在这时,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介入才有真实价值。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康复社会功能、防止疾病的复发。但是对于临床治愈后的精神病人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时,必须严格限制在一定条件之内。有时必须与精神科医生协同工作。
综上所述,心理咨询的对象不包括精神不正常的人(精神病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者是存在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而不是人们常误会的“病态人群”、“精神病”、“神经病”等,这些人群例如躁狂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患者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
三、心理咨询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心理咨询只能解决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舒缓人们的各种负性情绪和压力,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改变人们精神世界、情感领域的痛苦,恢复来访者的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开发自身的发展潜能、促进个性发展,以维护和增进来访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来访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心理咨询不能解决来访者的现实问题和单纯的躯体问题:现实问题还需要来访者自己去拿主意,自己去解决;心理咨询不能解决单纯的躯体问题,但心理问题引起的躯体反应或躯体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可以用心理学去消解。
四、心理咨询有用吗?
很多时候,心理咨询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如人们常说:“没有卖后悔药的”,但后悔心理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消除,帮助人们摆脱困惑,恢复欢乐,克服自卑,增强自信等。有很多时候,药物也显得无能为力,但心理咨询的效果却是明显的。如我们的几个案例中,有些人虽经全面体检和治疗,没有任何躯体问题,但就是不能上学,不能工作,就是不能恢复常态去生活,可是通过我们的心理咨询帮助却使他们渐渐地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但是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起着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七分精神,三分病”。
心理咨询不是切除肿瘤,咨询师也不是在医治他的病人,咨询活动是至少两个人参加的集体努力,双方都有各自要做的工作,咨访关系必须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如果任何一方存在勉强、被迫或拒绝的情绪,咨询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咨询师是在帮助来访者开发他们自己的潜能资源,而并非强拉来访者参加这场“游戏”,只是协助他、帮助他,让他自己想参加。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多种方式激励来访者为他们自己服务。正是来访者自己,通过咨询师的协助而达到求助的目标。其结果是,尽管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取得了成果,但成果的最终达到与否并不受咨询师控制。当咨询师说了该说的,做了该做的之后,来访者便对成果的产出与质量负有更大的责任。
可见心理咨询成功的关键是来访者自身的准备、内在成长与改变的动力和咨询中是否真正的投入;其他因素还包括咨询师的能力与动力、双方相互作用的质量和双方都无法控制的大量的环境因素等。心理咨询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咨询有没有用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五、来访者去做心理咨询应注意些什么?
做心理咨询不是去医院看病,不是去开个处方,你的问题就好了。除非做咨询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某个单个的简单的问题,或是为了体验一下心理咨询或为了暂时舒缓一下紧张或焦虑等负性情绪,一、两次就行了,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要做系统的正式的心理咨询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时间准备,一般短程咨询也需要10次左右,每次60分钟,每周1~2次;二是经济准备;三是心理上做好接纳和改变的准备,并有充足的动力坚持下来,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咨询效果的好坏。
一旦形成了咨询关系,来访者必须真诚、投入、主动,即,不是等待咨询师做什么,而是来访者要主动地坦言自己的困惑与问题,尽快与咨询师达成默契,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寻求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否则会大大增加问题处理难度,咨询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不得不靠增加咨询的次数来延长咨询周期,给来访者造成经济上的额外负担。
在咨询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与咨询师的关系。我见过不少来访者,在咨询的进程中对咨询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和看法,包括愤怒、厌烦、好感、爱意等各种情绪,但他们不敢暴露。这样一来,咨询就缺乏坦诚,治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其实,这些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在咨询过程中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心理学上把这些现象称为“移情”,来访者不必忌讳,应该随时让咨询师知道自己的这些情绪或想法,以此来调整咨询关系和咨询方式方法,以提高咨询效果。
投入的另一个方面是:一旦我们决定接受心理学的帮助,就要拥有心理学头脑,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要保持努力觉察和分析自己、寻找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发现问题,接受与以前不一样的视觉和感觉。这些工作不仅是在咨询室里做,更重要的是学会在生活里这样做,并坚持下来,这样这个咨询才是受益终生的,它会改善你和周围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当面对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来访者要经常告诉咨询师在新的方法和视觉下,同样的情景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效果,及时反馈自己的各种感悟和变化,这样才能和心理咨询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更有效地促进咨询效果。正如走崎岖的山路,我们有时会借助一根拐杖,让自己走得平稳一些。当我们走得很稳健的时候,我们随时都可以扔掉那拐杖。那拐杖就是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常用方法
1、系统脱敏疗法(交互抑制) 系统脱敏疗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的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训练。
2、冲击疗法(消退抑制) 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冲击疗法是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让恐惧自行降低。
3、厌恶疗法(经典条件反射) 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可用于治疗强迫症、各种性变态行为以及精神分裂症等适应不良行为。
4、模仿法(社会学习理论) 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治疗适应症等。
5、生物反馈法(内脏条件反射) 生物反馈法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6、求助者中心疗法(人本主义哲学) 基本假设: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他们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罗杰斯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作为影响咨询效果的首要决定因素。
7、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在于由治疗者的解释来协助病人能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 领悟与了解,特别是压抑的欲望,隐蔽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结,通过由自知力的获得,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能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间接的解除精神症状,并促进自己的人格成熟。 精神分析的理论特别强调情感与欲望是行为的主要原动力,如何纠正更改感觉,情绪和情感乃是治疗的焦点。 分析性心理治疗,其重点不止在于解除精神症状,而只在于改进病人对于现实的心理适应方式,包括对内如何处理自己的欲望要求,调节超我的适当控制,以较有效的方式来应付外界之现实的要求。即治疗的范围要包括内在的精神,人际关系,现实的适应。其最终目标乃在促进自我性格的成熟
8、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可分为认知领悟疗法和行为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得到领悟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又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是依据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原理与中国实情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而设计的.心理动力学疗法源于心理分析,故认知领悟疗法又称为中国式心理分析,或称 “钟氏领悟治疗法”
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又称为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行为疗法是运用心理学派根据实验得出的学习原理,是一种治疗心理疾病和障碍的技术.行为治疗把治疗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因此,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沃尔普(John Wolpe)将其定义为;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